《辭海》中對素養的定義為第一,修習涵養;第二,平素所供養。而對素質的定義為第一,人的生理上生來具有的特點;第二,事物本來具有的性質;第三,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的基本條件。所謂“素”,原意是“本色”、“本來的”、“原有的”;所謂“養”,原意是“培植”、“教育”、“熏陶”、“培養”。
素質一詞本是生理學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點,在心理學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點。素質是心理活動發展的前提,離開這個物質基礎談不上心理發展。各門學科對素質的解釋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素質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實際作基礎,以其自然屬性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說,個體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決定着個體素質的差異,因此,對人的素質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組織結構及其質量水平為前提。素質隻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内容與發展水平,人的心理活動是在遺傳素質與環境教育相結合中發展起來的。而人的素質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對穩定的特征,因此,人的素質是以人的先天禀賦為基質,在後天環境和教育影響下形成并發展起來的内在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組織結構及其質量水平。
從廣義上講,素養是指一個人的修養,與素質同義,包括道德品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與能力等各個方面。在知識經濟的今天,人的素養的含義大為擴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養、文化素養、業務素養、身心素養等各個方面。以人文和職業為例,看看素質和素養具體有哪些差異。
1、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包括具備人文知識、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其形成主要有賴于後天的人文教育,包括語言教育、文學教育、曆史教育、哲學教育、藝術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
人文素養是指人具備的人文科學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内在品質。其核心就是“人文精神”,一種為人處世的基本德性、價值觀和人生哲學,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2、職業素質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适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其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情況等方面。影響和制約職業素質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實踐經驗、社會環境、工作經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況(如身體狀況等)。
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内在的規範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态度、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等。
總的來說,素質是人的生理上原來的特點、事物本來的性質、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是人的能力發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礎。而素養是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或能力,是指一個人在從事某項工作時應具備的素質與修養,即一個人在品德、知識、才能和體格等諸方面先天的條件和後天的學習與鍛煉的綜合結果。
從素質和素養的含義來看,素質側重先天禀賦,素養則為後天習成。我們平常所說的素質教育,實際上是指的素養教育。(李志民,圖片源自網絡)
本号最近發布的短文如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