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這幾天,一位媽媽領着一個2歲多的小男孩去醫院就診,孩子媽焦急的訴說着孩子晚上鬧個不停,現實嘔吐,再來就喊肚子疼,老想去廁所可又拉不出來;早上的時候更嚴重,發燒竟高達39.2度,上廁所拉了稀粑粑,中間還混合着一些血絲。正說着孩子又“哇”地一口把剛剛喝的牛奶都吐了出來,看媽媽窘迫又憂心的眼神,醫生也不好意思說什麼了。
醫生随後詢問到:你前幾天是不是帶孩子出去玩了?孩子都很吃了些什麼?
那位焦急的媽媽回憶說:三天前我帶孩子去公園玩,吃了熱狗和冰淇淋,難道是這些出了問題?
醫生随後根據孩子嘔吐、腹痛、腹瀉、以及發熱的症狀,診斷孩子是患上了急性腸炎。考慮孩子患病的原因可能和吃了不潔食物有關,這也是夏季寶寶腸炎多見的病因。
1
小兒腸胃炎夏秋常見
小兒腸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
引發腸胃炎的病菌分為「細菌型」及「病毒型」,傳染途徑皆屬于「糞口傳染」,亦即接觸到患者的分泌物或體液,又觸摸自己的嘴巴或鼻子而遭到感染。
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别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
胃腸科主任強調:夏季發生的急性胃腸炎幾乎都是由“進食不當”引發。
急性腸胃炎通常起病突然,主要症狀為惡心、嘔吐、發熱、腹痛和腹瀉。
細菌型腸胃炎:常見細菌包括沙門氏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大腸杆菌這三類。尤其是夏天的氣候炎熱,食物易滋生金黃色葡萄球菌,一旦沒注意,吃下不潔的食物,可能在6~12小時内出現上吐下瀉症狀。嚴重的感染會出現劇烈腹痛、腹瀉、發燒,甚至脫水。
病毒型腸胃炎:好發于冷熱交替的季節,最常見的病毒有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雖然病毒型腸胃炎也會引發嘔吐或腹瀉等症狀,但通常在1、2天會慢慢改善,而且如果孩子曾遭受感染,亦會産生免疫效果,症狀變得較輕。
2
小兒腸胃炎如何治療
預防脫水
應對小兒腸炎和應對小兒腹瀉一樣,最關鍵的是補充體液,避免脫水。家中可常備一些口服補液鹽,及時給孩子補充體液。
寶寶腹瀉,如果一般狀态好,沒有出現高熱等情況,不必忙用藥、上醫院、打點滴,否則反而折騰了孩子,可能加重病情。
如果腹瀉嚴重,已出現眼淚少、眼窩凹陷及尿量減少等情況時,需高度考慮脫水可能,要及時就醫。
小親薦讀:
不可随意用“止瀉藥”
小兒不能用止瀉藥——可能産生危險。止瀉藥物在理論上有并發症的風險,雖然臨床經驗表明這種可能性不大,在便血或伴有發燒的腹瀉情況下不建議使用。
繼續進食
腹瀉期間,很多家長會給孩子禁食,以緩解腹瀉症狀,但這種做法并不科學。
腹瀉時禁食過度可能會人為加重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甚至出現休克等更為嚴重的并發症。因此,在寶寶沒有嘔吐且有食欲時,可以煮一些清爽好消化的粥給寶寶吃,既增強營養也補充體液。
小親薦讀:
止吐藥
止吐藥物可能有助于治療小兒嘔吐,但一定要謹遵醫囑服用。
抗生素(慎用)
大部分腸炎可能伴有發熱等表現,很多家長以為有發熱就是有炎症,自行給寶寶喂服抗生素,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兒童腸炎大多由病毒引發,抗生素對病毒性腹瀉沒有治療作用,家長不可随意給孩子抗生素或者含類似成分的止瀉藥物,以免加重病情,或造成孩子腸道菌群失調。
3
腸胃炎4警訊,盡速就醫
無論是病毒型或細菌型腸胃炎,當孩子除了嘔吐、腹瀉,還出現下列四種狀況,建議家長趕緊帶孩子就醫。
‧脫水:常見的警訊為皮膚及嘴唇幹燥、尿液變少變黃、哭泣沒有眼淚等。
‧高燒:孩子持續高燒38.5℃以上,且伴随精神活力差,甚至出現脫水、持續嘔吐等症狀。
‧嘔吐:患兒在嘔吐後仍有活力和食欲,表示症狀不嚴重,可先觀察。若持續嘔吐超過6小時,且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盡速就醫。
‧症狀加劇:除了腸胃症狀,還明顯出現劇烈腹痛、高燒不退,甚至因電解質不平衡而引起抽筋。
5
夏季腸道呵護6步走
炎炎夏季是腸胃炎的好發時節,如何預防腸胃炎找上門?
1、勤洗手
平時養成孩子勤洗手的好習慣,尤其是在進食前及如廁後。其實洗手時除了用肥皂清潔,還要加上搓揉的動作,徹底清潔手部至少20秒。另外,家長也要注意别讓小小孩将手放進嘴巴吃。
2、流行期少出入公共場合
腸胃炎的流行高峰期少帶孩子出入公衆場合,外出時最好先戴上口罩,并經常洗手。
3、消毒居家環境
平時應以及時清潔、消毒居家環境,包括孩子的被套、玩具等。
4、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輪狀病毒是造成3~24個月大的嬰幼兒發生嚴重腹瀉和嘔吐的主因,最好在寶寶出生滿6個月前完成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減少感染輪狀病毒腸胃炎的嚴重性、降低住院率。
5、避免讓孩子生食
别讓孩子生食,包括生魚片、生菜色拉等,應讓嬰幼兒食用全熟的食物,特别是蛋類、肉類及海鮮類,連飲用水都應煮沸。
6、哺喂母乳
哺喂母乳有助增強寶寶的免疫力。
關注我們~一起為了孩子~
戳這裡加我入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