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我們身體中很重要的器官,它不隻幫我們消化我們吃下肚子的食物,還能幫我們儲存食物和用胃酸殺死食物中大部分的細菌,所以我們應該好好了解它、保護它。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腸。胃的上口為贲門,下口為幽門。在胃黏膜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共同做用下,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質初步分解消化,而且還能殺死食物中的細菌等微生物。
胃癌系源于上皮的惡性腫瘤,即胃腺癌。在胃的惡性腫瘤中,腺癌占95%這也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胃癌多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當臨床症狀明顯時,病變已屬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狀,以免延誤診治。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每年約有17萬人死于胃癌,以40~60歲多見,男多于女約為2:1。胃癌可發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見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彎側。未經治療者平均壽命約為13個月。
胃癌發病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中、日、韓三國為高發區,約占全球總數的2/3。我國是全球胃癌的‘重災區’,每年新發現40萬例,占世界發病人數的42%,胃癌已成為我國三大常見及死亡率高的腫瘤之一(肺癌,肝癌)。中國的胃癌發病率以西北最高、東北及内蒙古次之、華東及沿海又次之、中南及西南最低,總體來說,北方>南方,沿海>内地。每年約有17萬人死于胃癌,幾乎接近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4,胃癌确實是一種嚴重威脅人民身體健康的疾病。
我國西北地區土壤、飲水、食物中富含硝酸鹽,腌制的蔬菜含大量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油煎食物在加熱過程産生的某些多環碳酸化合物、熏制的魚肉含有較多3,4-苯并芘、發黴食物含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後外面覆有化石粉均被認為有至癌作用。一些資料表明胃癌發生于A型血的人較O型血者多;美國的黑人發病率比白人多。流行病學調查,胃癌發病具有家族聚集傾向。
與發病率高、轉移率高、死亡率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胃癌病人的早診率、根治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都非常低。三高:1)發病率高,30-70/10萬,男女比例約為3:1,發病高峰年齡為50-60歲;2)轉移率高>50%;3)死亡率高(>30/10萬)。三低:1)早診斷率低(
如何早期發現胃癌?
早期可無明顯症狀或僅有上腹部不适、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食欲減退、飽脹、嗳氣等。
警惕胃癌、及早或定期胃鏡檢查40歲以上特别是男性,近期出現消化不良或突然嘔血/黑便;
出現不明原因貧血、消瘦及糞便隐血持續陽性者;慢性胃炎伴腸化或不典型增生;
胃潰瘍,五肽胃泌素刺激試驗仍胃酸缺乏者;
胃潰瘍經正規内科治療2月無效(或潰瘍增大);
胃息肉>2cm;胃切除術後15年以上,每年定期胃鏡複查。
早期胃癌常無明确症狀,容易延誤診斷。臨床醫生應提高對胃癌的警惕,對中年以上患者,近期出現持續性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體重減輕、黑便或多次糞便潛血試驗陽性者,尤其是久居胃癌高發區的患者,或有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有胃潰瘍病史及曾進行過胃腸吻合手術者以及親屬中有胃癌史者均應進行鋇餐及胃鏡檢查,以便及時明确診斷。
目前最可靠的診斷手段(胃鏡 粘膜活檢),
必要時0.5%美蘭噴灑着色——95%确診率,尤以早期胃癌,X線易漏診小于1cm—小胃癌,小于0.5cm—微小胃癌,由于纖維内鏡技術的發展和普遍應用,早期胃癌的診斷率有了明顯提高。
胃鏡檢查直觀準确,可發現微小胃黏膜病變,有資料表明胃鏡檢查與活檢聯合應用診斷胃癌的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确性分别可達93.8%、99.6%及97.4%。
日本在胃癌的早期發現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這與廣泛應用胃鏡檢查有關,近年來,除普通纖維胃鏡的性能得以提高外,電子胃鏡、超聲胃鏡、色素胃鏡及放大型胃鏡亦已逐步進入臨床。氣
鋇雙重造影、壓迫法、低張造影術等,準确率近80%。通過對胃的形态、粘膜變化、蠕動情況及排空時間的觀察确立診斷,痛苦較小。
持續性大便隐血檢驗陽性,對胃癌的診斷有參考價值,可以為發現胃癌提供線索,大便隐血試驗在早期表淺型胃癌的陽性率可達20%,随着病程的進展其陽性率可達80%以上,其中以胃體癌的陽性率最高,贲門癌次之。
胃癌具有腫瘤相關性抗原,應用單抗可以檢測這些相關抗原,血清CEA測定:胃癌陽性率40~60%。
積極普查胃癌,早發現早診治,可以減少胃癌的死亡率。低血清胃蛋白酶原反映胃萎縮程度,可作為檢出胃癌高危人群的标志物。
胃癌陽性家族史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建議盡早前往大的腫瘤醫院就診。高危人群每兩年做一次胃癌篩查。對癌前疾病進行必要的治療。
按國家治療指南根除Hp感染,治療萎縮性胃炎,以及較大的腺瘤型胃息肉可有效預防癌前病變。
五、分期與預後
分期與胃壁浸潤深度以及淋巴結有無轉移有關。
早期:局限且深度不超過粘膜下層的胃癌;
中期:一般指局部進展期,通過手術可以治愈;
晚期:已侵入漿膜層或漿膜層外組織的胃癌,常有遠處轉移。胃癌的生存預後胃癌的分期與其預後密切相關。
早期胃癌隻累及粘膜層者預後佳,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95%以上;
如已累及粘膜下層,預後稍差,5年生存率約80%;
中期胃癌如果沒有淋巴結轉移,術後5年生存率仍可達60~70%。
晚期胃癌:一般低于30%。
六、治療
胃癌如何治療?
胃癌的治療多采用綜合治療的方式,包括手術治療、化療、放療等。
常用5年生存率來衡量治療效果,指給定時間點上,某個患者群體中健在人數的比例。
手術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胃癌的治療手段,早期胃癌手術更佳,5年生存率達90%以上。
包括内鏡下治療、外科手術治療、腔鏡治療等。
化療即用化學藥物治療,在手術前後輔助治療,可提高手術切除率以及減少癌症的複發和轉移,更好的治愈疾病。
放療即放射治療,為通過放射性治療腫瘤的方法,對于局部進展期胃癌,術前或術後放療可降低複發率。
七、複發和轉移
決定複發、轉移的因素:
1.病理分化類型越差複發率越高;
2.機體免疫力低下:有許多胃癌患者術前已有機體免疫力下降,即體内的免疫細胞識别和殺傷癌細胞的能力降低,手術創傷和麻醉對身體抵抗力的打擊,緻使患者在手術後免疫力更低,術後不及時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則患者往往在手術後腫瘤複發。
3.治療不徹底。
4.生物學特性:通常是指腫瘤的惡性程度,往往老年患者其胃癌的惡性程度相對較低,而年輕的胃癌患者惡性程度相對較高。一般來說,惡性程度較高、對化療抗藥性強的癌腫,較惡性程度低、對化療敏感的癌腫易于複發、轉移。
如何盡早地發現複發和轉移?
定期随訪:
術後3年,每4~6月複查一次,術後3~5年,每年複查一次。
容易複發的患者:
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潰瘍、殘胃、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不全結腸型腸化。
複發後怎麼辦?
胃癌術後複發的治療與原發性胃癌的治療相似。雖然手術治療是首選的方法,但大多數胃癌複發的患者同時伴有轉移擴散,再次手術完全切除的幾率不大。若患者身體狀況允許,可先行局部手術治療,再行放化療以殺滅殘存的癌細胞。
胃癌複發不等于晚期,胃癌術後複發的治療與原發性胃癌的治療相似。大多數胃癌複發的患者同時伴有轉移擴散,必須采用化療殺死殘存的腫瘤細胞,進行全身治療。
健康生活、預防複發:
鹽的高攝人與胃癌強烈相關。
新鮮果蔬對胃癌具有預防作用,但維生素和其他飲食補充并不能預防胃癌。
加強體育鍛煉;
戒煙、禁酒,煙堿、尼古丁都是緻癌物質,酒精能再度損傷胃粘膜;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新鮮果蔬對胃癌具有預防作用;減少鹽的攝入,少吃腌制、加工的肉類;
飲食以細、軟、易于消化為主,保護消化道粘膜;
保持心情愉悅,避免抑郁。
感謝關注胃腸病
科學 嚴謹 專業 通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