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延所得稅資産屬于資産類會計科目。
當然,遞延所得稅資産雖然屬于資産類會計科目,但是它和普通的資産類會計科目并不相同。
我們需要把遞延所得稅資單獨進行理解。從本質上講,遞延所得稅資産主要就是核算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産生的影響。遞延所得稅資産本身并沒有什麼含義,隻是具備了資産類科目的屬性,從而被放在資産類科目裡面進行會計核算與統計。
“遞延所得稅資産”,作為資産類科目,不管借貸雙方的本質意義是什麼,但是在實際會計處理時,借方表示增加,貸方表示減少的基本規律是不會改變的。
在實際會計處理時,“遞延所得稅資産”科目的借方登記企業當期産生的,在未來期間可以抵減的稅額。未來期間可以抵減的稅額減少時登記在科目的貸方。當然, 在這裡需要認為企業在未來企業可以産生足夠多的利潤,可以讓“遞延所得稅資産”去實際抵扣。
舉例說明:
虎說财稅公司是高新技術企業,2022年4月年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6000,稅率15%。所以虎說财稅公司需要确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産是900。虎說财稅公司的會計分錄如下:
貸:遞延所得稅資産900(6000*15%=900)。
借:所得稅費用 900
對于企業來說,月底的時候,需要重新對遞延所得稅資産進行核算。當遞延所得稅資産發生變化時,企業也需要通過會計分錄進行處理。當遞延所得稅資産的金額變小時,我們可以理解為需要對遞延所得稅資産進行轉回處理。
為了計算方便,我們把上面例子當中的數據作為基礎數據。假設到了2022年5月底的時候,虎說财稅公司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變為了4500。
這樣的情況下,虎說财稅公司的遞延所得稅資産餘額=4500*15%=675。
而虎說财稅公司2022年4月底的時候,遞延所得稅資産是900。所以需要轉回的金額=900-675=225。
所以,2022年底的時候,虎說财稅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所得稅費用225(這裡就是直接沖減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資産225(遞延所得稅資産從900變為了675)。
遞延所得稅資産從本質上講,屬于企業的臨時性差異。或者說,這些差異随着時間的流逝,會逐漸消失的。當然,對于企業來說,永久性的差異不需要進行納稅調整,自然也不需要确定遞延所得稅資産。
具體來說,當資産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或者負債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時,才會産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從而根據稅率确定遞延所得稅資産。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8号—所得稅》第十三條的規定可知,企業在資産負債表日,有明确的證據可以證明,在未來期間可以獲得足夠多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來抵扣當期确定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當确定遞延所得稅資産。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虎說财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