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好久沒有發文章了,嘗試着拍農村視頻,不太理想,但并不影響我對今日頭條的執着。再次對着鍵盤,出現了好長時間的茫然,有些事一旦終斷,很難再熟練的連接起來。今天決定寫一點東西,獻給老媽、老婆和所有關注支持我的女士們。
後天就是三八婦女節了,提前祝女同胞們節日快樂!婦女作為人類偉大的母親,是人類得以繁衍的根本,曾經的母系社會,女人是重中之重,其地位和權力是不容置疑的,因為她們是整個人類獲得生命的搖籃。對婦女的稱呼有很多很多,下面就來列舉一下。
我想不管有多少種稱呼,是尊敬也好關愛也罷,最最貼切的應該是“母親”這個至高無上的稱呼,在母親面前,一切另類的稱呼都是弱不禁風的,所以“母親”應該排第一。
看古文小說和古裝影視劇,少不了會出現對女人的稱呼,就算不怎麼了解,也會從人物和對話中明白是什麼意思。古人對婦女(指已婚婦女)的稱呼有這些:内人、拙荊,這是有點文化和地位的人對自己老婆的叫法;山妻、賤内,這是隐士們對老婆的叫法,顯得低調,以老婆來拉低自己的身份;内子、賤荊,這是古代卿大夫們對自己老婆的叫法,這些都是對外人的,自己在家不會這麼文質彬彬的說話,所以古代女人不管在家地位低不低,但在男人對外引薦的時候是沒有任何地位的,怎麼叫的低微就怎麼叫,誰叫我們的古人都是一副低調再低調的樣子呢?
地位再高點的比如王室貴族甚至皇帝們,把自己的女人叫做夫人、愛妻(古代的妻子是指老婆和孩子,是兩個人,他們把老婆叫妻,而不是妻子)、愛妾。對别人的老婆一般有太太、夫人、娘子、令堂、令愛、姑娘、大媽等叫法。
作為一般人來說,不講究那麼些之乎者也的咬文嚼字,更不想陰陽怪氣的麻煩,怎麼直白就怎麼叫,像賢内助、孩他娘、婆娘、婆姨、那口子等,說的人直快,聽的人明了。比如水浒傳裡的好漢,動不動就“嗚得婆娘,休傷我兄弟……”的叫喊,像西北地區到現在還是婆姨長婆姨短的叫着(一般都是五六十歲的農村人這樣叫,他們叫慣了,老婆也聽慣了,叫着反而更加親熱)。
現在的幹部領導和上了歲數的有地位的人,愛用這些詞來指代老婆,妻子、愛人、當家的,也有領導、财政部長、紀檢委的叫法,明顯帶有官場氣息。一般人都是叫媳婦、屋裡的、那口子、老伴、娃他媽,聽着不擡愛不貶低,很舒服。
年輕人有他自己的叫法,對象、美眉、馬子、女神、媳婦兒(加了個兒化音,和年長的叫媳婦有明顯的不同)、女朋友、另一半等,一聽就是在戀愛或者剛結婚的。美女這個詞是青年人對年親人最有效的稱呼,比如你需要幫助的時候,見到年輕女性,在開口時加上美女兩個字,一般效果會更好,畢竟誰不喜歡自己在别人眼裡是漂亮的呢?
在我們農村,聽爺爺輩的人把老婆叫娃他奶、屋地、伴兒、奶奶(在我們這,奶奶這個詞沒有自己奶奶的意思,我們叫奶,奶奶是專指上了年紀的婦女,比如王家奶奶,劉家奶奶。對印象不好的就叫奶奶子,有老妖怪的意思)、老根、老樹樁,他們從來不叫對方的名字,連姓都不提,一般都是降低自己的身份,以兒子和孫子的來叫的。父親那一輩人對女人的叫法也不一樣了,農村沒有夫人、老婆、愛人、對象這類稱呼,這樣都是城裡人的玩法,叫着别扭,聽着肉麻。他們管自己的女人叫媳婦、孩兒他媽、當家的、做飯的、暖腳的,谝家常也很少很少把老婆叫名字的,對方一聽也就知道說的是誰。
我是83年的,八零後這一撥人對老婆的叫法和前輩們也不相同,一般情況下都是叫名字,或者是叫小名字(農村都有大名字和小名字的,正式場合叫大名字,也就是全名,閑聊時候或者長輩叫晚輩都是用小名字,如果是三個字的名字就叫後兩個字,不帶姓,比如王小花,就叫小花,楊玉環就叫玉環。還有一種叫法,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加上娃子或者加個“兒”的,比如霞娃子、娥娃子,英兒、珍兒),也叫媳兒、掌櫃的。對别人的老婆,一般都帶有擡高身份的意思,比如老闆娘、女領導、也有叫美女的。
九零後往後的,叫法五花八門,另類奇豔,像美女兒、女娃子、美眉、女神等等,反正我們這一代人都有點接受不了,太過年輕化有點适應不了,又酸又肉麻的,總之感覺怪怪的。
但有兩種稱呼是不能随便叫的,小姐和公主。作為曾經高高在上的公主和小姐,如今成了肮髒的代名詞,讓人不自覺的就和坐台出賣色相聯系在一起了。在城市,公主不能叫,小姐還要強一點,畢竟大公司和上層社會還是保留了古代大家閨秀的小姐這個意思。在農村,很多人還不知道公主所指的那一類人,他們還是以為是古代的王侯将相的女兒,反而是小姐這個詞的負面影響傳遍了大街小巷,誰都知道是不好的,你要是亂叫會被罵的,甚至捶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