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倪熊
張夷畢竟過去搞園藝盆景的出身,所以現在去他那一門心思專心緻志的山塘街南社秘書處辦公地,時不時還會有花鳥魚石的豔遇。
院裡談話時眼神的一個不經意漂移,發現幾個青花水缸水盆,水面上漂浮着酷似睡蓮的葉片,但卻是各各獨立不相連的葉子,一縷陽光印在水面上,翠綠的葉片惬意地舒展開身軀,孑然一身在清水的盆中似孤傲的女王,安安靜靜地開着小小的白絨絨的花,又增添了一抹溫馨的味道。
“這是什麼?”我好奇地問。
“一葉蓮。”他說。
一葉青蓮如浮夢。
一葉蓮是睡蓮科荇菜屬多年生浮水草本植物,生性強健,分株繁殖,易于栽培。
不僅是其獨特的外形姿态優雅适宜觀賞,更是那意蘊豐富的名字:又稱印度蓮、水荷葉、金銀蓮花、印度荇菜、白花荇菜。
因為佛教自印度傳入,“蓮花”在佛教中是清靜、吉樣的标記,被賦予了倫理上的優美含義,故名印度蓮。
因為葉常單片節生,似睡蓮,故名一葉蓮。
因為花瓣上部白色花蕊和基部花萼黃色,故名金銀蓮花。
因為葉片較大似荷葉平躺水面,故而也稱水荷葉。
或許荇菜才是最靠譜的名字,亦可寫作“莕菜”。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莕菜因其“葉頗似杏”,故而得名。本來文雅别緻受人喜愛,其嫩莖、葉可作菜,但是李時珍也參與了,當然就可入藥了,有清熱利尿,消腫解毒等功效。
更浪漫的是翻開中國文學的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這荇菜,這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詩經》的首篇《國風·周南·關雎》:
“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
過去通常含糊其辭說這是一首愛情詩,恐怕是被開頭羞羞答答的含蓄局限了,應該說是一部愛情進行曲,才合乎最後的熱鬧喜慶。
中國古詩一般喜歡用“賦、比、興”的手法,所謂“興”,就是五迷三道虛晃一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關雎》篇頭起興以雎鳥相向合鳴,興起男女相戀之常;然後再接再厲以采摘荇菜興起相思之情,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疊詞,層出疊見層層遞進,反反複複,纏綿悱恻,再後興起興結,既有優美音韻的節奏旋律,又有拟聲傳情的生動描繪,喜氣洋洋,人物情狀呼之欲出。
這是一首耳熟能詳的古詩啊,竟然寫了這美美的荇菜。原來花語是:怡然自得,清心你我。怪不得哩,管它直截了當白花荇菜,還是禅意朦胧的一葉蓮,碧波綠葉上朵朵小花随風蕩漾若繁星點點,幼小嬌柔,搖曳生姿,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無窮美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