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最新出爐的數據顯示,上海目前已備案博物館158座,每年各類展覽2000多個。以上海市常住人口2487.1萬計,每15.7萬人就擁有一座博物館,遠遠超出全國每25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的平均量。美術館、博物館資源集聚已經成為上海的突出優勢。拉斐爾、透納、莫奈、蒙克、夏加爾、霍普、賈科梅蒂……衆多西方美術史上的經典名作這幾年紛至沓來。海納百川的城市性格培育了上海開放的審美,也形成了較完備的藝術生态,場館一流、觀衆熱情,還有政策扶持、财政資助,造就了火熱的藝術氛圍。
圖說:美術館、博物館資源集聚已成為上海的突出優勢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
觀衆:獲取信息渠道多
十年漫漫觀展路。十年前,對文藝愛好者沈夏萍來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年位于南京西路上的上海美術館、中國畫院、油畫雕塑院美術館裡的那些展覽,連續幾屆的上海雙年展,認識了一大批中國當代藝術家。“接下來是K11裡舉辦的‘印象派大師·莫奈’展,記得展覽在B3層舉行,排隊一直排到了上行樓梯的拐彎處。接下來,上海展覽中心舉辦過 ‘印象派大師·雷諾阿’展、蓬皮杜現代藝術大師展……”
觀衆獲得展事信息的方式也從十年前的報紙電視廣播台演變為文化藝術類的新媒體。融媒體平台也越來越多,大麥網等售票平台,在藝、一條等App,還有上海發布、上海文旅等新媒體平台。隻要加個關注,就能及時獲悉展覽信息。對沈夏萍這樣對藝展忠誠度極高的觀衆來說,還會直接關注一些品牌場館的自媒體,獲得信息更為便捷。
圖說:蓬皮杜現代藝術大師展吸引衆多觀衆 資料圖 胡曉芒 攝
策展:藝術市場潛力大
比沈夏萍記憶中2014年的莫奈展更早的是2011年中華藝術宮舉行的“畢加索大展”,這場展覽開啟了民營企業引進國際展覽的先例。其後,2014年“印象派大師·莫奈”、2015年“印象派大師·雷諾阿”、2019年“西方繪畫500年”、2020年的“莫奈《日出·印象》”,到今天的“烏菲齊大師自畫像大展”等,都是由東一美術館執行館長、天協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定偉策劃引入上海。“當時,畢加索大展對外開放的時候,一部分民衆并不理解,認為藝術展是給藝術院校學生或藝術從業者看的,和大衆沒什麼關系。今天,十餘年過去了,不理解的人少了。藝術普及需要時間,慢慢深入觀衆心中。”
市場需要培養,觀衆一樣需要培育。謝定偉直言當年引進國際展覽雖有困難,但卻一直信心頗足:“因為上海的藝術市場有很大的潛力。”
圖說:烏菲齊大師自畫像大展上,觀衆觀賞《拉斐爾自畫像》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
組織:喜歡上海有理由
前不久在馬利美術館舉行的“喜歡上海的理由——漫畫藝術大展”是一場漫畫展。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鄭辛遙告訴記者,上海漫畫曾經是中國漫畫的代名詞, “我們将傳統漫畫、動畫、動漫、插畫、繪本、連環畫甚至一些具有漫畫元素的當代藝術的藝術家們融合在一起,圍繞着同一個主題進行創作,藝術家們充分運用各種手段各種技法來表現自己的構思,油畫、國畫、版畫、水彩畫、鋼筆畫、農民畫、數碼繪畫等等,各種畫法齊上陣,不拘一格地用各種旋律各種聲部唱響了他們心中的同一首歌——喜歡上海的理由。”從上海的曆史與現在、城區與鄉野、社區與商圈、硬件與軟件、動态與靜态等視角,魔都風貌、海派文化、社會生活、成就發展、未來願景都可以在一幅幅作品中找到線索。
圖說:“喜歡上海的理由”以漫畫的形式将上海的城市文化付諸筆下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鄭辛遙說,來觀展的觀衆有相當部分是大學生或年輕白領,也有不少外地趕來的觀衆和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外國人。一些老外看得非常認真,甚至還表示想購買一些漫畫帶回去。許多學畫的小朋友帶着畫具結伴而來,聽完導覽漫畫家的介紹後,紛紛趴在或坐在地上臨摹起了各自喜歡的漫畫作品。他說:“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心裡都湧起一份感動,有這麼多的孩子熱愛漫畫,中國漫畫未來可期。”
喜歡上海的理由有許許多多,美術館裡折射的城市實力、活力和魅力無法替代。(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