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裡,浏覽古籍,我們可以發現文人雅士對松樹的情有獨鐘,他們歌以贊松,詩以詠松,文以記松,畫以繪松,鴻篇妙文枚不勝舉,丹青傑作傳世甚多。在繪畫中不同的背景配上松樹,可能就表示着不同的内容和意義。國畫中無論是山水的點景還是花鳥人物的配景,松樹都是重要的一個角色,畫松可以說是中國畫家的基本功。分享一組線描松樹素材,摘錄自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線描百松圖譜》,劉永安著,網絡圖片僅供參考,如需要深入學習借鑒清晰大圖,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廬山迎客松
廬山松
廬山松
廬山松
廬山松
廬山松
松齡長久,經冬不凋,所以被視為仙物,用以祝壽、喻長生。而松的“祈長生、益壽考”之意出現于魏晉南北朝,當時戰争頻繁,民不聊生,莊老精神使魏晉士人價值觀念發生全新的變化。形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以老莊思想為基礎,神仙與不死是其追求的終極目标,以“松”這種原初的象征寓意被道家所接受,後來成為道家長生不老的重要原型,在道家的神話中,松往往是不死的象征,道士服食松葉、松根,以期能飛升成仙、長生不死。
在中國古詩中,涉及到松樹的詩句枚不勝舉,而在這些詩句中,松樹往往又是長壽的象征:“常青松迎客,萬壽黃山巅。鶴童仙叟至,蒼枝攬月懷。”亦有我們耳熟能詳的賀壽佳聯“福如爾海長流水,受比南山不老松”,而在傳統繪畫領域,松常與鶴為伍用以表達長壽,如《松鶴延年》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題材,此類題材往往設計成孤松一株直指雲天,而仙鶴仰首長嘯,或款款飛來,松靜鶴動,松剛鶴柔。寓指長壽百歲,相伴永遠,吉祥安康。
廬山松
廬山松
廬山龍首崖古松
松樹的堅韌、頑強,往往也象征着忠貞的友情和愛情,南朝樂府民歌《冬歌》中有唱到:“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裡,我心如松柏,君情複何似。果樹結金蘭,但看松柏林,經霜不墜地,歲寒無異心。”
宋代文豪蘇轼一生亦愛松,從“少年頗知種松,手植數萬株,皆中梁柱矣”,到當他的結發妻子王弗病逝之後,蘇轼在其墳茔周圍親手種植松苗萬株,寫下了催人淚下的《江城子·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鬓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而今著名的黃山迎客松,松枝舒展,彬彬有禮,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恭迎四方賓客,已成為國人向世界敞開心扉,友朋遍天下的标志了。
黃山迎客松
黃山迎客松
黃山松
黃山始信峰古松
泰山松雲
黃山黑虎松
泰山松
華山松
華山松
都江堰二王廟古柏
呂梁松
呂梁青松
呂梁松雪
淩冬(呂梁山松)
呂梁山松
呂梁山麓古松寫生
呂梁松雪
呂梁山松
松樹具有“蟠根錯節氣猶龍,受盡風霜不改容。”的精神,這種頑強的生命力、堅貞的生活态度是為人們所欣賞的,孔子在《論語》中最早指出了松樹的這種品格和特性,他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孔子用這句對松樹的品格、特性的贊美之詞,來啟示他的門人弟子,這句話深含了與人的品德修養相聯系的潛台詞。而在《莊子》這部書中記載孔子周遊列國,到陳蔡兩個國家的時候,遇到了缺糧斷炊的困厄,他對弟子說道:“内省而不窮于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後茂也”。孔子的這段話,首次将松樹的品格特性與人的艱難困苦的遭遇和品德修養聯系在一起。而中國人對這種“氣節”品質中所表現出來的堅忍不拔、不屈不撓、隐忍的特性最先聯想到的植物也是青松,青松的這種文化意蘊,在元代更是被表現得淋漓盡緻,發揮到極緻。
呂梁山古松
闾山青岩寺靈慧殿古松
呂梁山古柏
闾山松
闾山松
元雜劇《漁樵閑話》雲:“那松柏翠竹皆比歲寒君子,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 至宋代,文人雅士将松、竹、梅并稱為歲寒三友。
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特别鐘情于松、竹、梅這三種植物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一、這些植物的生長習性被人們所喜愛,人們便賦予了它們淡泊清高志向的追求的文化意蘊;二、中國古人喜歡托物言志,無論是繪畫藝術還是詩歌,這種淡泊清高志向的追求的風格始終占據着主導地位,文人對于這種風格的追求更是如此,便寄情于松,借松抒懷。
闾山松
闾山松
闾山松
闾山松
(待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