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篩對腸癌有什麼好處?來源:環球網2021年3月4日,由中華健康管理醫學教育學院主辦,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承辦的“2021年春之聲健康論壇”在線上舉辦此次大會邀請來自國内知名三甲醫院消化、體檢、胃腸外科等領域專家共同參與,圍繞“消化道腫瘤早篩技術在健康管理實踐中的價值”展開研讨,強調了腸癌早篩在健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一緻認為國家審批和指南推薦機制是保障腸癌篩查科學規範實施的先決條件,就技術手段而言,應重視陰性預測值(NPV)和陽性預測值(PPV),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早篩對腸癌有什麼好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來源:環球網
2021年3月4日,由中華健康管理醫學教育學院主辦,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承辦的“2021年春之聲健康論壇”在線上舉辦。此次大會邀請來自國内知名三甲醫院消化、體檢、胃腸外科等領域專家共同參與,圍繞“消化道腫瘤早篩技術在健康管理實踐中的價值”展開研讨,強調了腸癌早篩在健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一緻認為國家審批和指南推薦機制是保障腸癌篩查科學規範實施的先決條件,就技術手段而言,應重視陰性預測值(NPV)和陽性預測值(PPV)。
癌症早篩成為健康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環
根據《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病例457萬例,死亡病例300萬例,均位居全球第一。在中國,每分鐘有7.5人被确診為癌症,且有5.5人死于癌症。
中華健康管理醫學教育學院名譽院長、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主任委員郭清教授表示,作為一種新型的、科學的、有效的醫療服務模式,健康管理已被證實在防控重大疾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癌症早篩已成為健康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
“篩查是癌症防治及早診早治的關鍵手段。以結直腸癌為例,通過早期篩查發現癌前病變并及時治療,可以預防腸癌;臨床針對早期腸癌具有成熟的幹預方案,預後良好。一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90%,發生遠處轉移的Ⅳ期結直腸癌5年相對生存率僅為14%。”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所原院所長、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趙平教授認為。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張凱介紹,腸鏡作為診斷結直腸腫瘤的金标準,多年來在體檢中心開展機會性篩查的實踐中推廣不開。究其原因,絕大多數的體檢初篩者不願意接受有創性檢查手段,絕大多數體檢中心也不具備相應條件。在體檢中心,大便潛血檢查的取便率不足20%。
另有一項研究表明,在62,583名健康體檢者中大便潛血檢查受檢數為5,864人,受檢率是僅為9.37%,近90%的體檢者沒有接受過篩查。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癌症早篩首個大規模前瞻性多中心注冊臨床試驗“Clear-C”項目負責人丁克峰教授介紹,大規模篩查使美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下降40%,死亡率下降51%。而相較于美國60.1%的篩查滲透率,我國結直腸癌的篩查滲透僅為16.4%,85%的患者查出時已經是中晚期。中國的結直腸癌及消化道腫瘤防治,如果不從篩查入手,很難改變目前發病率、死亡率高的現狀。
腸癌早篩率先建立國家審批和國家級指南推薦規範
在我國,40-74歲結直腸癌平均風險的大衆人群有6.33億,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群有1.2億。面對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建議篩查人群數量,随着篩查率的提升,篩查需求必将進一步擴大。然而,大便潛血對癌前病變的靈敏度不足,每百萬人口僅擁有消化内鏡醫師不到20人,腸鏡資源不足。
2020年11月9日,應用“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的結直腸癌早篩産品常衛清®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的創新三類醫療器械許可證,并明确預期用途是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群的篩查。這是NMPA批準的中國首個且目前唯一的癌症早篩注冊證。常衛清®于獲批後已正式上市,成為目前國内第一個也是唯一用于癌症篩查的分子檢測試劑盒。
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具有非侵入性的特點,用戶能于家中收集樣本,其便利性有利于提升高風險人群接受篩查的依從性。
2021年1月15日,《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北京)》(下簡稱“《指南》”)發布。作為中國首部結直腸癌篩查指南制定工作組的秘書和組長,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早診早治辦公室副研究員陳宏達博士表示,《指南》對于規範和指導結直腸癌篩查實踐工作意義重大,必不可少。在此之前,我國沒有基于循證醫學證據的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
《指南》明确推薦非侵入性的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為腸癌早篩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議在45-75歲人群中推薦每3年進行一次的FIT-DNA檢測。
随着“癌症早篩第一證”及《指南》的頒布,腸癌早篩領域率先建立起國家審批和國家級指南推薦規範,為在更大規模人群中開展機會性篩查、實現結直腸癌的早診早治目标提供了科學有力的保障。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所原院所長、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趙平教授表示,率先鎖定高風險人群對其開展機會性篩查,是一種重要可行的防癌策略。通過篩查技術的創新,提升篩查的便利性,使普通人可以居家自行完成,也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目标人群的篩查依從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