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很多人将這句話解釋為“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高興嗎?”
可是,放在學而中看這句話,說學習,跟朋友來有什麼關系?
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交通不便的古代,朋友遠道而來是報喜還是報憂?
孔子說這句話的時代,不比今天,住店吃飯都沒現在這麼容易。
如果有朋友不遠千裡而來,是因為甚是想念,還是喜得貴子呢?恐怕那些家遭災禍無法生活的親朋,才更會千裡迢迢來投奔,此時因禍事而來,又何樂之有呢?
轉念再想,這樣的交通條件,一般百姓又有幾位遠方的朋友呢?
看似符合邏輯的一句解釋,卻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格格不入。
學而的第二句,當然還是在說學習的事情
有朋友來實在是跟學習沒有什麼關系,再回到學而的語境,這句話還是要從學習的情景來理解的。
朋字既然有志趣相投的意思,也就是當時慕名投奔孔子求學的情景了。這句話合理的解讀應是:”有信念相同的人遠道而來和一起求學,不也是值得慶賀的事情嗎?”
為什麼将“樂”解讀為慶賀呢,前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喜悅是内心的感受,欣欣然心情愉悅。而此處用了樂,孔子崇尚周禮,是用樂來烘托喜形于色的意境,志同的人從很遠的地方慕名而來,應以禮相待,坐而論道奏樂飲酒助興的。
學而時習之,講的是在實踐中因時制宜的學習的樂趣,而這一句講的是志同道合的人相伴而學的樂趣。
朋友一說,是缪傳誤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