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空青
人生該是追求美的旅程。
靜下來,讀讀詩吧。
【緣起】
王維好像格外喜歡用空山這兩個字,晚年的詩歌中多處見到。
但是,每一句的“空山”,卻都被王維用出了不同的韻味,讓人不得不感歎一句,不愧大詩人。
《山居秋暝》裡,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下過雨的秋天,山中清清冷冷又寂寂寥寥。夕陽斜光照來,為雨後空山挂上一絲溫柔。
《鳥鳴澗》裡,是“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人有閑情,靜聽桂花之委地;夜無别聲,即知春山之空空。
還有一首詩,名為《鹿柴》,寫的則是名副其實的“空山”:“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山裡萬籁俱寂,唯偶爾有一陣人語,旋即歸于平靜。
這首詩上了第六季的《詩詞大會》,考察的題目是:返景入深林,是“景”字還是“影”字。
這道題目給個小學生,基本就是送分題,因為從來都沒有背過“返影入深林”這個版本。
但就是這樣一道題目,百人團還有13人答錯,認為應該是“返影入深林”。
他們的水平有這麼低嗎?
其實還真不怪選手,你用輸入法打一下“返影入深林”,也是能夠直接打出來的。
這個問題,我們看完詩,再來了解。
【詩篇】
鹿柴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誦析】
景還是影,争論點就在這個字的意思上。偏偏王維這首詩還有些晦澀難懂,令人不好确定“返景入深林”到底何意。
有一種說法認為返景通返影。景就是太陽落山時通過雲彩反射的陽光,與晚霞類似。
另一種說法認為景就是太陽,與影沒有任何關系。
我個人的觀點認為應該是“景”,景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就兩個字:“光也”,也就是太陽光的意思。
而王維這兩句“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講的明顯就是太陽落山時的回光返照現象。
太陽落山,接觸到雲層之後,因為雲層中水滴折射,人們會感覺比之前亮了許多。這才有“複照”二字。
說明太陽剛才已經落到“照不到青苔”的位置了,然後回光返照再一次照在青苔上。
解完這個問題,咱們再來看這首詩的題目,《鹿柴》。
你們有沒有思考過這個題目的意思?
鹿和柴放在一起,好像組不成什麼有意義的單詞。
這個“柴”,實際上是個通假字,通“寨”,意思是用樹木圍成的栅欄。既然是通假字,讀音也就應該随字而變化了,讀zhai,四聲。
記得小學老師教我們這首詩應該還是按chai來的,自己也是到今天才發現這一條注釋。
講完了争議和題目,這首詩本身也就好理解了。解讀大家應該已經聽過太多,這裡就不再過多贅述,隻想談一下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
王維是詩人、畫家、音樂家,号“詩佛”,又帶有一絲哲學味道。
這首詩便是王維将所有身份融合在一起的典型。
有詩人的字詞、格律功底;
有畫家般的描寫和刻畫;
有音樂家賦予的節奏流動;
亦有哲學家的感悟。
詩歌的内容,是在捕捉“有聲的靜寂,有光的幽暗”這兩種對立。
我們常說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因為動靜、光暗、都不是絕對的,都是在對比下才會更加明顯。
聽見針落地的聲音,愈顯得教室寂靜;有一點人聲,山中反而更加寂寥。
單寫夜間也許并不見其黑,正因為雲層折射的那一點光芒照進青苔,才更知天色之昏暗。
【空青語】
王維在辋川中遊賞,作詩編成了《辋川集》,那位常常同遊的友人裴迪亦有和詩。
裴迪的《鹿柴》是這樣的:
日夕見寒山,便為獨往客。
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迹。
麏麚,音為“君、家”,分别是 獐子 和公鹿的意思。
從這一首便能看出,裴迪的詩境意趣與王維多有相像。也因此,兩人才能成為結伴同遊的好朋友。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系,我會立即删除!
你的關注與評論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編輯 空青
排版 空青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空青詩詞日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