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90年代,大學生還是社會中的“稀缺人才”,誰家要是能讀出一個大學生,那麼不僅父母面上有光,而且學生本人也不用再擔心就業問題。
但随着國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院校的擴招,大學生已經不會再被貼上“少數人群”的标簽了。有數據顯示,2022年預計會突破千萬大關,達到1076萬人次。
大量畢業生湧入求職市場,意味着競争激烈性加劇,于是不少同學在大三期間走向了考研這條“賽道”,希望能夠攻讀碩士、博士,為自己增添競争力。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有點困惑,因為在很多影視劇中都存在“博士後”的說法,那麼我國“最高學曆”到底是啥呢?其實這看起來簡單的問題,也有不少人會回答錯誤。
我國的“最高學曆”并不是博士、博士後“我國最高層次學曆是什麼?”這是公務員習題中的一道常識題目,但很多身經百戰的考公黨也答錯了。在研究生、博士、博士後等選項中,不少同學想當然地就選擇了“博士後”這一答案,但其實大家陷入了誤區。
首先我們要明确一點,“博士後”的定義是同學們在拿到博士學位證書後,申請在博士後流動站或科研工作站工作,從事科研活動和學術研究類的工作人員,它不屬于學位也不是職稱,隻泛指這類博士學位的獲得者,或者用來形容這段時間的工作經曆。
其次,由于我們常說的考研一般指的是攻讀“碩士”,所以大家就會出現概念混淆,潛意識裡會将“研究生”與“碩士”畫上等号,如果再往上考才應該叫做“讀博”。
但事實上,研究生作為一種學曆,主要分為“碩士研究生”階段以及“博士研究生”階段。換而言之,博士隻是比碩士拿到的“學位”更高,科研水平更高,兩者的學曆其實是處在同一個檔次的。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就明白了,我國的最高學曆其實是研究生,而博士隻不過是一種學位罷了,兩者并不能夠混為一談。
對同學們而言學曆很關鍵,但同樣也不要忽略學位的作用
一般來說,選擇考研的同學大多是奔着提升“學曆”去的,因為不管是考公、考編還是進入國企,崗位設置标準都明确要求學生應該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曆,但其實學位的作用同樣不可或缺。
學位是對學生本身科研水平的一種評定,而學士、碩士、博士這3個階段的學位是一環扣一環的,如果同學們在某一環節“拉胯”,隻獲得了畢業生而沒有學位證,就意味着同學已經不具備再向上深造科研的能力。
另外,公務員崗位在報考時會要求同學們上傳本科及以上階段的相關學曆、學位證明,如果考生屬于肄業,壓根就無法通過審核認定,從第一輪報考就被刷下來了。
除此之外,現在很多用人單位都傾向于招錄學曆高、素質高的人才,因此在學曆審核上會格外嚴格,給新員工辦理入職時也會要求應聘者出示相關證明,兩證若是缺少其一很可能會帶來問題。
想要順利獲得“學位”卻并不簡單
“學位證書”是一本說起來容易,獲得卻相當困難的證書。衆所周知,專科生由于培養方向為實操技術,幾乎不涉及到科研成分,所以畢業時是隻有畢業證沒有學位證。
而本科階段屬于高等教育的“起點”,高校安排的授課内容普遍比較淺顯、基礎,因此隻要同學們努力學習、認真寫好論文,基本上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大家答辯之後普遍都能夠順利畢業。
但研究生階段的學生想拿到“學位”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首先開題報告對不少研究生來說就是道“坎”,大家往往需要經過老師的反複“鞭策”才能夠修改合格。
其次,社文類的學生還好說,大家隻是成天泡在知識的海洋中反複鑽研,但像理工類的同學就沒那麼幸運了,淩晨一兩點鐘還呆在實驗已經成了他們的常态,為了一組數據的準确性往往需要死磕好幾天,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可即便是這樣,延畢、答辯不通過也依然存在,所以這本“學位證”并不好拿到。
深造是一條布滿荊棘的路,大家要想好再報考有數據顯示:2022年研究生報考人數已經達到了457萬,相較于21年增添了80萬人。這其中有人意志堅定,但同樣也有盲目跟風者,他們大多隻看到了研究生光鮮璀璨的一面,卻忽視了背後的辛苦。
但正如筆者上文所說的,讀研深造這條路并不好走,如果同學們沒有相應的毅力前行,那麼即便是考上了也容易堅持不下來,所以還是建議大家想清楚再進行報考,避免白白浪費自己的青春年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