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店社區鳥瞰圖。
從環境髒、亂、差的城郊村,到人人羨慕的高标準新型社區,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開州辦婁店村整村搬遷至婁店社區近10年來,群衆積極适應“農村變社區、村民變居民”的新變化,住新房、謀新業,開啟了幸福新生活。
9月8日,記者走進婁店社區,隻見環境幹淨整潔,一幢幢住宅樓整齊排列,一輛輛小汽車有序停放,三三兩兩的老人或散步聊天、或打牌下棋,下班回家的年輕人逢人就熱情地打招呼,社區裡歡聲笑語不絕于耳。正準備回家做飯的村民王素英聽說有記者來采訪,爽快地表示:“你到俺這兒來就對了!看看附近哪個村有俺村建得好,7層樓還帶電梯。來,到俺家去看看!”王素英說着,就把記者領進了電梯。今年66歲的她,連臉上的皺紋都寫滿了幸福。
王素英的幸福是有理由的:家裡三室兩廳兩衛,客廳寬敞明亮,收拾得井井有條;陽台上,幾盆枝繁葉茂的綠蘿在陽光的照耀下生機盎然;往廚房看去,整體櫥櫃、油煙機、熱水器等一應俱全。“過去群衆住的啥?屋子又破又舊,衛生條件也不好,街上經常有污水。做夢也沒想到,人老了,還能趕上住樓房,水、電、氣、暖樣樣都有,夏天熱不着,冬天凍不着,每家還有個車庫,這可比在農村強多了。”王素英滔滔不絕地說,“還有,我們小區有物業打掃衛生,群衆不用交物業費,這樣的好事兒在其他小區不好找吧?”
婁店村位于市城區北部,326戶1260人,以前是個典型的城郊村,街道狹窄難行,積水、污水、垃圾遍地。大多數村民生活艱苦,不少男孩成年後很難娶到媳婦。為徹底改變村容村貌、帶領大家脫貧緻富,2004年,婁店村黨支部書記婁須方決定,哪怕是作天大的難,頭拱地也要完成村莊規劃。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婁須方和村“兩委”班子一邊做群衆工作,一邊不停地找上級部門跑手續。2007年,新村規劃方案即将實施,卻因政策原因被擱置了。但是,婁須方沒有放棄,按照國家的新政策,繼續完善婁店村的規劃方案。
2009年3月6日,乘着城中村改造的浪潮,婁店村規劃建設用地得到市政府正式批複。在辦理完成各項規劃建設手續的基礎上,2011年8月25日,婁店村第一期安置房開工建設。村民依然清晰記得,奠基的那一天,婁須方開心地同與會領導培下第一鍁土,猛然轉身,再也無法掩住眼中流出的淚水。那淚水,飽含着婁須方7年來的艱辛,也承載着他對婁店村群衆的深情。采訪中,婁須方把村莊規劃方案的每一個關鍵時間節點都記得清清楚楚。他打趣道:“村莊改造這個過程中,真是作了大難了,我不想記住都不行啊!”
本着“建好一批、搬遷一批、拆遷一批”的原則,從2013年秋天第一批村民入住社區,到2016年全體村民回遷完畢,婁店村徹底實現了村莊變社區、村民變居民。但是,村莊改造後,失地農民的經濟收入便成了問題。對此,村“兩委”主動牽頭,與周邊學校、商場溝通對接,為村民找到一些保安、保潔崗位,每月收入兩三千元不等。同時,村“兩委”引導村民将閑置房屋對外出租,每戶每年可增加1萬餘元的房租收入。婁店村還成立了物業公司,全部采用本村村民作為工作人員。“這樣既維護了小區環境,又為群衆提供了工作崗位,一舉兩得。”婁須方說。
如今,婁店村群衆不僅住上了樓房,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區附近有市綠城小學、市開德小學、萬達廣場……買菜、購物、就學都十分方便。這幾年,社區還成立婁店健身操隊、婁店黨群聯建文藝隊,高标準建設婁店社區大舞台,有序開展各項文體娛樂活動。“在婁支書的帶領下,大家夥兒的腰包越來越鼓,我們的生活比蜜甜!”談起現在的生活,婁店村村民婁同銀滿意地說。
群衆生活幸福,婁店村“兩委”的幹勁兒更足。婁須方說,在積極探索發展村集體經濟的道路上,婁店村通過發展租賃經濟嘗到了甜頭。目前,社區一部分商鋪已對外出租,年收入為90萬元,一幢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的12層商用賓館樓正對外招租,再加上一塊占地面積20畝的農貿市場正加緊辦理手續,未來村集體收入将持續增長。“我們不僅要讓村民變居民,還要讓居民變股民,通過發展村集體經濟,讓群衆人人享受改革紅利,實現共同緻富。”憧憬未來,婁須方信心滿懷。記者 樊欣欣/文 翟曉飛/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