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睿:
《我讀感知論》随想錄(54)
感知目的和存在目的
存在為了什麼?存在就是在感知,存在為了感知。為了感知什麼?既為感知什麼,也不為感知什麼。什麼意思?或許我們無法理解,但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為了感知本身。感知本身?感知不為感知為了什麼?這一邏輯我們始終都無法理解,然而卻是最簡單的邏輯。感知到的什麼不是感知本身,隻是感知創造的内容,感知創造的目的還是為了感知。不能理解感知為了感知是我們迷茫的最大原因,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知,然而我們卻不知道自己感知為了什麼,不知道感知為了什麼最後隻能為了自己,這個自己其實還是感知,隻不過它不是原來的感知,它是精神。
我們把感知當成認知,而認知沒有目的,感知本身為我們創造一切存在,然而我們卻不知道存在為了什麼。因為我們的感知隻是在作認識,隻能往前不能往後。一切存在都是感知,感知最後還是感知。“為什麼”讓我們止步,用“是什麼”去回答“為什麼”,隻會出現更多的“為什麼”。其實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我們隻能從低往高走,不能從高往低走。我們找不到理由,也刻意回避它,但是事實卻是如此,不管我們走得多高,最終還是要回來。因為我們隻是在感知,不是在認知。試想一下,一切存在都是在感知,所有存在都跟在感知有關,任何存在都脫離不了在感知,在感知不為了在感知,難道還為了在感知的部分内容嗎?在感知的部分内容有在感知本身重要嗎?
我們非常有意思,我們為了肯定自己在感知的内容,設置一個客觀概念,目的就是為了讓存在脫離感知。但是存在脫離得了感知,脫離不了在感知。存在能不在感知嗎?不在感知就是死亡。在感知的不是某個人,而是所有生命體,生命的本質就是在感知。在感知為了什麼?在感知就為了在感知,不為了什麼,因為沒有什麼比在感知更重要了。讓在感知的某一部分内容脫離在感知,并且讓在感知服務于在感知的一部分内容,這是我們喜歡幹的蠢事。這種行為就是反主為客,明明隻是我在感知存在,卻說存在跟我在感知無關。在感知的我有很多個,而所有存在都隻是我在感知。
存在就是在感知,死亡是不在感知,在感知為了不在感知?這麼理解是錯的,在感知的我本質上是相同的,且永遠存在。死亡為什麼不存在?因為在感知為了在感知。在感知分為感知信息和感知愉悅,感知信息是為了知,感知愉悅是為了感,綜合起來還是在感知。感知信息從無到有,表現為感的目的是為了知;感知愉悅從有到無,表現為知的目的是為了感。所以,人的感知不管走多遠最終還是要回到感知。現在知道我們為什麼把感知當成認知,并且找不到存在目的了吧。我們隻會走出去,不會走回來;我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管感知到什麼,最終還是要回來,隻是必然的,因為存在隻是在感知。可以這樣理解,感的目的是為了知,知的目的是為了感,這就是閉環的感知運動。
存在的目的一面是感知信息,一面是感知愉悅,這是不能分開的,就像一個人的手背和手心。一味的感知信息就是隻為了認知,感知的目的當然還有感知愉悅,感知愉悅就是在感受。認知和感受共同組成感知。強的認知是為了好的感受,好的感受是為了強的認知。認知就是走出感知,感受就是回到感知。人若不能明白這層關系,人的存在注定要失序,因為存在不能隻大不小,隻高不低,隻強不弱。沒有小的低的弱的,大的高的強的也不存在。生命也是這回事,沒有死亡,它也會不存在。為什麼這麼說?看看物質就知道了,生命和物質最大的區别不就是生命有死亡麼,生命體是種特殊的物質,特殊就在于它會死亡,死亡也隻是變成一般物質。所以人不用去羨慕物質,因為物質沒有生命,一旦有了就是生物。
存在既要追求感知信息也要追求感知愉悅嗎?感知信息不用追求。什麼是追求?追求是精神的動力,是精神的創造力,感知信息不是精神創造的。那它是什麼創造的?可以說是物質,物質也在感知中,說白了就是人的感,可以說感等于物質。天人合一和天人一體的區别就在這裡,天人合一是将物質和精神辯證統一起來,天人一體是還原感和知的存在關系,感和知就是物質和精神。所以說,存在就是在感知!感知信息既然不用追求,那怎麼達到這一目的呢?可以用與追求相反的詞,即去掉。去掉?沒錯,去掉感知信息,追求感知愉悅。感知信息本身是客觀存在的,精神上的去掉不會真正去掉,隻是一種意識。去掉感知信息而追求感知愉悅就是從有到無。人不用管怎麼從無到有,因為人每時每刻都在從無到有,人主觀上追求從無到有,隻會讓有的都變成無的,這就是人主觀上的害怕,也就是感知痛苦。
感知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為了存在,即存在的愉悅;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為了感知,即感知的信息。(接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