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臘泛舟何處好?最多吟興是潇湘。
就船買得魚偏美,踏雪沽來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嶽麓,雁知春近别衡陽。
與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詩入帝鄉。
——唐·杜荀鶴《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風撚着心事,吹過滄桑世事,灑落一地斑駁。
清淺的時光裡,歲月的花瓣悄然綻放,芬芳了素色流年。
走在紅塵陌上,時光匆匆,對于季節的流轉總有莫名的傷感。
凜冬将盡,春色可期,讀讀這首唐詩,美得令人心醉。
這首詩的作者杜荀鶴是晚唐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傳聞他是杜牧之子,其母原是杜牧的妾室,杜牧從齊安轉到秋浦任職時,不知何故,将懷着身孕的小妾嫁給了一位名為“杜筠”的鄉長,這名小妾生下的孩子就是杜荀鶴。
對于這一說法,很多人持懷疑态度,認為是編造的故事。
但不管杜荀鶴是否為杜牧之子,他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
他的《春宮怨》,“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所稱道,甚至被譽為“唐第一宮詞”。
而作為現實主義詩人,他也寫了很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詩篇,正是這些揭露社會現實的作品奠定了他在晚唐詩壇上的地位。
除此之外,他流傳下來的詩歌中也不乏寄情山水,描寫隐逸生活之作,這首《冬末同友人泛潇湘》便是其中的代表。
通過描寫湘江的山光水色和民俗風情,表達了一種超脫世外,縱情山水的閑情雅緻,讀來令人心馳神往。
詩歌首聯便緊扣标題,點明了時間和地點。
“殘臘”就是指年終歲末,“潇湘”就是湖南一帶,這兩個詞看似普通卻很值得玩味。
首先歲末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時光的流逝,從而引發人生慨歎,而“潇湘”曆來是遷客騷人會聚之處。
原本無論是“殘臘”還是“潇湘”都屬于悲涼意象,而詩人卻偏偏在此時于此地,泛舟吟詩,其胸懷之開闊由此可見,這也奠定了全詩的豁達的感情基調。
颔聯兩句,詩人開始順着首句的“泛舟”二字展開描寫。
他截取了就船買魚、踏雪沽酒這兩個經典畫面,不僅冬末湘江的風景宛在目前,一個悠閑自在的詩人形象也躍然紙上。
一個“偏”字,一個“倍”字,将他此時的愉悅之情無限放大。
再來看頸聯,視覺和聽覺雙管齊下,展現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冬末潇湘圖景。
深夜裡凄厲的猿聲傳遍了整座嶽麓山,随着春天的來臨,大雁将離開衡陽,飛回北方。
“夜深猿啼”這是秋冬潇湘很常見的意象,而“大雁北歸”卻象征着春日的來臨,詩人以對偶的手法,寥寥幾字,便充分表現了時光的流逝,季節的轉換。
對于季節流轉,詩人心中雖難免惆怅,但“春近”的喜悅還是占了上風,這一點從尾聯亦可看出。
尾聯“與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詩入帝鄉”,這兩句升華了主題,将詩人與友人泛舟遊玩,對酒吟詩的閑适之情表現得淋漓盡緻。
前一句照應了标題“同友人泛潇湘”,後一句暗合開頭的“吟興”,緊扣标題,又首尾相接,可見詩人布局之高明。
全詩來看,詩人以高超的寫作手法,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潇湘冬末的山水風景和當地的民俗風情,尤其是颔聯兩句,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看似句句寫景,實際融情于景,以景烘情,創造出一種畫筆難到的悠遠意境,讀來令人心醉。
冬的背影裡,是一場蕭瑟的落幕;冬的前路上,有一場盛世的溫暖。
時光清淺,歲月如水,攜一縷滄桑,剪一段流年,一半寒涼,一半明媚。
“就船買得魚偏美,踏雪沽來酒倍香”,這首唐詩雖冷門卻溫暖如春。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