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又到“曬成績單”的時候。
12月16日,全國縣域經濟研究咨詢專業智庫社會組織——中郡研究所發布了《第二十二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監測評價報告》,揭曉第二十二屆全國縣域經濟和社會綜合發展百強縣、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争力百強縣等名單。
郡縣治,天下安。湖南哪個縣最強?哪個縣進步最大?小編也很好奇。
湖南7縣(市)上榜
湖南今年上榜的7個縣(市)及其綜合發展指數排序分别是:
長沙縣,第5位;
浏陽市,第7位;
甯鄉市,第17位;
醴陵市,第37位;
湘潭縣,第68位;
邵東市,第95位;
湘鄉市,第97位。
(第二十二屆全國縣域經濟和社會綜合發展百強縣榜單截圖。來源: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
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其縣域經濟基本競争力與科學發展評價工作,為全國各縣(市、旗)提供了一個相對的參照坐标,創全國縣域經濟評價先河。
小編把去年第二十一屆的榜單找了出來,對比有發現:
去年,我省是4個縣(市)上榜,分别是長沙縣(第5)、浏陽市(第10)、甯鄉市(第18)、醴陵市(第59)。
相比去年,湖南上榜的縣域經濟單位排名大多有提高。
長沙縣繼續穩居前5位,浏陽市進3位、甯鄉市進1位、醴陵市進22位。在與區位、産業等優勢更明顯的沿海發達地區縣(市)的競争中,這4名擠進前50的“優等生”,實屬不易。估計,今年私底下沒少“偷偷”下功夫。
湘潭縣、邵東市、湘鄉市,這3位上榜新秀,抓住機會,嶄露頭角,更是值得表揚。
(邵東市城區。 劉海 攝)
看縣域發展,
除了看排名,還要看什麼?
細看新出爐的這份榜單,在對縣域這個經濟單位進行綜合發展指數排序的同時,還對其綜合水平指數、綜合活力指數、綜合優勢指數等進行評級。比如,浏陽市的三項指數均為A ,為前十強中唯一,足見發展質量高。
在同步發布的縣域經濟基本競争力榜單上,長沙縣、浏陽市的投資增長率等級為A ,繼續保持中部地區優勢領先地位;長沙縣、浏陽市、甯鄉市、醴陵市的相對民富指數等級、相對天藍指數等級均為A ,說明人民福祉有保障。
看縣域發展,除了看排名,還要看什麼?
(浏陽市。圖片來自新湖南客戶端)
看自身——
上榜縣(市)主要集中在長株潭地區。經過多年發展,湖南的經濟中心和最發達地區在長株潭,也是湖南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先天條件不錯,但上榜縣(市)自身的努力同樣不可忽視。以浏陽為例,早在1996年,該市首次提出“進百強,冠三湘”的響亮口号,然後用10年時間擠進全國百強縣,再用13年時間挺進前10強。今年,浏陽已錨定“挺進前5強”奮鬥目标。看來,号稱“三湘第一縣”的長沙縣要有危機感了。
(大美星沙。王深虎 攝)
看大勢——
《第二十二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監測評價報告》顯示,在2002年到2022年之間,我國縣域經濟發展曆經了“壯大縣域經濟”“縣域經濟科學發展”“打造縣域經濟升級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4個階段,來到了全面建設現代化的新時期。
江蘇的“江陰模式”、四川的“雙流模式”、廣東的“增城模式”、福建的“晉江經驗”、陝西的“神木現象”等,都是縣域高質量發展的優秀範例和模式。
過去20年間,在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政策帶動下,中西部地區擁有的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數量由第二屆的7個增加到第二十二屆的28個,改變了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空間格局。
小編認為,今後一段時間,湖南的縣域發展依然要搶抓中部崛起新機遇,在開放發展中推動經濟進一步高質量發展。
與最優者對标、與最強者比拼、與最快者賽跑,2022年已進入倒計時,趕緊定下2023年的目标吧。明年“曬成績單”的時候,大家應該會看到更多驚喜。
來源 | “侃财邦”微信公衆号
記者 | 曹娴 劉盈
編輯 | 夏鴻
校對 | 趙澤琴 張永瓊
審稿 | 秦慧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