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老人常見的疾病,畢竟年面大了,因此就要多多注意保健了,但是其實心髒當面的疾病有好多類型,你是不是想要了解你是哪種類型呢?這和我們的身體衰老有關,也與我們身患的疾病有關,如果老年患者的心衰類型是下面的這三種,我們可以利用下文中的藥膳食療方來調節身體。
心腎陽虛型
表現為水腫重在下肢或臍下,四肢清涼,心悸頭眩,小便短少,行動氣喘,舌淡少苔,脈沉細。宜食溫腎化水、利尿的藥膳。
苓桂術甘粥
原料:茯苓15克,白術6克,桂枝6克,冬瓜皮2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幹姜6克,粳米50克。
做法:将茯苓、白術、冬瓜皮、桂枝、白芍、甘草、幹姜煎汁,共煎3次,去渣取汁,與淘洗幹淨的粳米共煮成粥,緩緩飲用。
功效:桂枝可溫腎通心陽,化水氣;茯苓、白術可健脾利濕;冬瓜皮利尿消腫;幹姜,可溫胃以行水氣;白芍性微寒,有養肝柔肝作用;甘草可緩和桂枝、幹姜的熱性。常服此粥,心衰腳腫、氣短心悸症狀可得改善。
參姜雞清湯
原料:人參3克,生姜6克,雞蛋1個。
做法:将人參及生姜切碎,入鍋中,加水煎煮至150毫升,去渣再加熱至沸騰時,将蛋清加入藥液中,調勻,空腹飲用。
功效:人參大補元氣,回陽救逆;生姜溫胃散寒,助人參升發陽氣;蛋清味甘,性平偏涼,既富有營養,又可緩參、姜之熱性。常食之對于以下肢水腫為主的心腎陽虛的右心衰患者,有一定益處。
心氣虛型
表現為喘促氣短、氣急、乏力,咳聲有哮鳴音,休息後好轉,常在夜間突然氣急,不能平卧,舌質淡,脈沉細無力。宜食補益心肺、補腎納氣平喘的藥膳。
蛤蚧人參粥
原料:蛤蚧粉2克,人參粉2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粳米淘洗淨後煮成米粥,待熟時加入蛤蚧粉、人參粉并攪勻,趁熱服之。
功效:人參乃補氣之王;蛤蚧可補肺氣,定喘嗽,助腎陽,益精血,對于心氣弱而引起的肺腎虛損性的喘咳,可達到補益肺腎、納氣定喘效果。
生脈銀耳羹
原料:人參3克(或黨參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3克,銀耳(幹)10克。
做法:将人參、麥冬、五味子洗淨煎汁約200毫升。将銀耳泡發去蒂,與藥汁文火炖軟爛,食用。
特點:人參補氣;麥冬氣陰雙補;五味子酸而收斂,可固肝腎之氣而不上擾于心;銀耳可潤肺防止久咳傷肺。以上諸味配合,對于以氣急咳喘為主的左心衰、氣虛、失眠、久咳、血脂高的患者最為适宜。
肝胃氣逆型
表現為嘔吐嗳氣、胸脅脹滿、胃口不開、易歎息,并伴有下肢水腫、肝脾腫大、咳喘,舌苔白,脈細。由于肝失疏洩,氣郁氣結,胃失和降所緻,宜食舒肝和胃、降逆止嘔藥膳。
旋複降氣湯
原料:旋複花12克(包),萊菔子10克,代赭石20克,清半夏3克,陳皮3克,生姜6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代赭石先用水煎10分鐘後,将包好的旋複花和萊菔子、清半夏、陳皮入鍋中再加水,煎至500毫升,去渣取汁,最後,加入生姜,略煮後,加白糖少許即可飲用。
功效:旋複花下氣行水消痰;代赭石平肝潛陽,重鎮降逆;萊菔子降氣化痰;半夏、生姜和胃止嘔;陳皮行氣化痰。諸味配合,下氣行水;消食化痰、止嘔,對于心衰的患者,并有胃納差、惡心嘔吐者,常飲之有益。
專家建議,老年人如果存在心衰的問題,一定要注意一天中以少食多餐為主,飲食選擇最好是一些易消化的食物,這不止可以有效的保護我們的腸胃,更能保護好我們的心肌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