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方發問:你哪兒的?
被問方回問:什麼哪兒的?
問方答問:家!
被問方回問:什麼家?
……(或想到遇見個愛較真的!或因愚癡而生氣走了!或不再發問)
每個迷失的人都在找家。已經找到的人,正在趕往“回家”的路上。
以下十項不是你的家,任意組合或全部組合都統統不是家。既然這些都不是,那你找到“家”了嗎?
1、所在的詳細行政地域劃分名。
2、住宅、房屋、建築物,物質堆砌起來的空間。鋼筋混凝土或是一堆磚瓦所組成的形狀。
3、地球上任意空間地域中的空間,遮風避雨的地方。
4、多個共同生活的直系或旁系眷屬。
5、成家娶妻、生子組成,主要說的是兩俱或倆俱以上軀殼。
6、“柴米油鹽醬醋茶”持續狀态。
7、停靠感情的港灣,精神上的寄托,歇息的驿站,成長的搖籃,靈魂的栖息地,精神樂園。
8、社會的最小細胞。
9、風雨相依的兩人世界,兩個相互牽挂的人。
10、一種文化、一段時光、一種情懷。
國籍
屬每個國家國内管轄事項。各國有權以自己的法律決定誰是它的國民。
原籍
遷徙到某地前的原先籍貫。
籍貫
經曆漫長歲月,逐漸遷徙到新地方開創新社會或融入當地社會,離開原來居住的地方。
祖籍
追溯到曾祖父輩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出生地。
戶籍
自然人出生地或居住地,不是父親或母親的戶籍地,也不定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戶籍地。
籍貫指祖籍,近代以人口大遷徙,大量的人不知自己的籍貫地或忘記了自己的祖籍地,勉強以父或母的戶籍地作為籍貫地。戶籍地并不一定是這個人的祖籍地或籍貫地。
尤其在經濟發達地區、新建設的地區、近代才很快發展起來的地區,大量的人的籍貫地不是戶籍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
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别行政區
地級市/州/盟/直轄市轄區縣
縣/市轄區/縣級市/旗
鄉/鎮/街道
村/社區
門牌号
原籍戶址、變更戶址、現居詳址需三項齊全,并按以上格式要求層層填寫詳細地址。
曆史上有過人口大遷徙情況,近現代人口跨地區流動很頻繁。
有知青上山下鄉,留在了被建設地區。有随上一代人因種種原因遷出了祖籍地區而進入其它城市。有出生地和注冊籍貫不是同一個地區的……
所以,往往看到他人身份證上的地址并非是他的真實戶籍注冊地。
變更原因有很多:
一、名下有多套房産,所售房産城市給解決落戶問題。
二、婚嫁到其它城市,以夫家地址為準而辦理了戶籍變更地的。
三、做了上門女婿後,把戶口遷到了女方家地址的。
四、因上學或就業而戶口變更成為集體戶籍的,随學校地址或單位地址的。
五、因種種原因使自己擁有雙戶籍的。
六、土地征用或環境改造,拆後又回遷的。
七、有臨時學籍戶口或普通臨時戶口的。
八、轉業安置或國家政策需要安置,統一地址變更的。
九、組織分的福利房,長期居住而辦理了變更的。
十、回國後的華籍人員,因國家需要而辦理了原籍變更的。
例如:張三祖籍是山東的,父母在吉林生育的他,并把他的戶籍注冊在了吉林省。成年後來到北京工作,因北京房産價太高,之後又在河北買了房子,把戶口注冊成了河北籍。每天往返京冀兩地工作與生活。
除以上三項要填寫外,另加“變更原因”項。還要再加“居住情況”項,以注說明:
自有住房,還是臨時住房。
是自租房還是合租、同租房,還是和家人一起住在新的城市。也有借住遠方親朋好友的房。
更甚有靈活利用資源,長期或間斷性的住在賓館、旅店、酒店。
最常見的就是住在單位的集體宿舍。
戶口農轉非、非轉農。互轉變更。甚有人變更完一段時間後悔了,又變更回來了。
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城市戶口、農村戶口、城鎮戶口、家庭戶口、居民戶口、集體戶口、常住戶口、臨時戶口、特殊戶口……
怎麼會這麼多戶口類型、戶口性質呢?
早期戶口性質隻有兩種:農業戶口、非農戶口。
農業戶口較龐大,也較單一。
非農戶口雖然少,但成份複雜。包括:城鎮戶口(居民戶口)、農村居民戶口、集體戶口等。
這些帶戶口的,可以說都是戶口性質,隻是:大分類性質和小分類性質的區别。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要求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區分。統一為居民戶口(家庭戶口)。
集體戶,是相互之間不存在家庭關系,居住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寺廟等單位集體宿舍的公民。
集體戶不同于居民戶口。不能與本市的居民戶相互遷移。如果離開單位,戶口必須轉移,如果回外省市,也必須遷回。嚴格的說是一個介于臨時戶口與常住居民戶口中間的特殊戶口。其享有
的政策與普通居民一樣,但在遷移上受到限制。
集體戶口沒有戶口簿,隻有戶口卡,一般由工作單位或戶口挂靠的人才中心保管。集體戶人員結婚或上社保時,需要向保管方借取戶口卡。
以家庭立戶的,即是以“具有血緣關系、婚姻關系或收養關系”立戶的稱為家庭戶。
以“無血緣關系而居住在一起的人員”立戶的,共同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單位内部或公共宿舍的人而立戶的稱為集體戶。
家庭戶,以家庭關系為主的公民居住一起共同生活的或單身居住獨立生活的。是為了和集體戶口相區别。
家庭戶口是對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取消後的新名稱。家庭戶不代表是農業戶還是非農業戶,兩者皆有可能。
當然,如果細區分還能以獨立與否區分:
獨立農業戶口、非獨立農業戶口。
獨立非農業戶口。非獨立非農業戶口。
戶口薄常住人口登記卡中有“兵役狀況”項。這項在各單位應用的并不好,常看到隻填寫:“已服”、“未服”,這樣含混籠統的字眼,其實你并不清楚真實情況。
無論是在職人員還是求職人員,在這項填寫中要留出足夠的空間,把所有與兵役相關的情況一一闡述:
未服役的,寫清是否有計劃,是否與職業生涯時間有影響。
已服役的,寫清服役時長、服役期間是否有軍職名稱、等級,何時退役的、是否轉業安置過,複員後的情況等等詳細信息。
自實行兵役制來,大緻經曆了志願、義務、結合、主體等階段。現入伍服役去當兵多為義務兵役制或義務兵役制和志願兵役制相結合。時間為兩年,屬自願服役。
義務兵入伍前是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或者職工(含合同制人員)的。
服役期間用人單位繼續與其保持勞動關系或保留人事關系。
役期間原單位應當按不低于其入伍前基本工資70%的标準發給優待金。
退役後原則上回原單位複工複職,退伍義務兵原工作單位已撤銷或合并的,由上一級機關或合并後的單位負責安置。
綜合考量是否服役後與人力資源勞動關系中的戶口性質、類型及戶籍地信息變更情況多項進行對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