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氣沉丹田怎麼練

氣沉丹田怎麼練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5 01:26:46

氣沉丹田怎麼練(氣沉丹田和氣轉丹田)1

氣沉丹田的理性認識

以氣沉丹田而論,氣往下沉固然可使重心穩定,若隻注重于氣沉丹田也會造成肢體運動遲緩,“一陰一陽謂之道也”,所以行拳時應注意丹田内轉與氣沉丹田的相互配合。就氣沉丹田而言,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氣沉丹田”,“氣沉”并不是用意識使氣下沉,這種下沉雖對穩定中心有幫助,但在運動中相應的就會遲緩,前賢雲:“沉者滞,浮者飄”。“氣沉丹田”可以比喻潛艇潛在水中,外不露形,而不是沉入海底。

根據需要即可以沉入海底,又可以沉于水中,内功經有雲:氣入于丹田,如龍蜇虎伏,就太極拳而言,要求丹田内轉與氣沉丹田相互配合,如果沉到底,它又如何能轉呢?簡單地說如同懸浮在水中的球,既能夠靈活旋轉,又不浮出水面。所以要求丹田氣自然下沉于丹田,而不是用意識去壓制,使氣在丹田可以自由的運轉,有它一定的活動空間,從而帶動周身氣血的運行,根據需要走、化、旋、轉,重心下沉來随時調節氣血的運行。

輪船到了海口需要把沉重的鐵錨沉入海底來穩定輪船的平衡,開船時還需拔錨起航,決不可一沉到底。太極拳在實戰當中,往往都是一種突發性的,沒有拔錨起航的時間,都是一觸即發的時刻,正如軍人隻有臨戰狀态和戰争狀态,作為一個拳家從訓練之初就應當從實戰的角度出發。如太極拳論所言,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太極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說,指的就是這種将分未分,臨界待命的狀态。太極拳的技擊與養生,都是跟丹田有直接的關系。

丹田可以說是人體元氣聚之府,氣力相合之一端,其中暗含陰陽之變化。氣力本就分陰陽,太極拳要求“九曲連珠,節節貫通,無微不至,氣貫周身。”身體任何一處無不分陰陽,無處不包含着氣力相合,無處不包含着氣力的變化,由于氣的根源在于丹田,所以古人形象的比喻全身無處不丹田,全身無處不太極。

氣沉丹田怎麼練(氣沉丹田和氣轉丹田)2

丹田功是傳統太極拳核心功法

形意前賢劉殿琛在形意拳術訣微中寫到:“丹田者,陽元之本,氣力之府也。欲精技藝必健丹田,欲健丹田尤必先練技藝,二者固互為因果者也。吾道皆知丹田為要矣,顧先師有口授而少書傳,後之學者究難明其所以然,謹将受之吾師與廿年所體驗者略述之。所謂欲精技藝必先健丹田者,蓋以丹田虧則氣不充,氣不充則力不足…何謂欲健丹田必先練技藝。釋之如下:或曰丹田受之先天,人所固有,自足于内,無待于外,但能善自保養,足矣,何待于練?竊謂不然。凡人不溺于色欲,不喪腎精,保養有方,則元氣自充,如是者尤可延年益壽,然究不能将丹田之氣力發之為絕技也。

欲發之為絕技必自練始,練之之法一在于聚,一在于運。聚者即八要中所謂舌頂、齒扣、谷道提、三心并諸法也,又必先去其隔膜,如心肝脾肺腎之五關層層透過,一無阻攔,八要之中所謂“五行要順”也。行之既久而後氣可全會于丹田。然聚之而不善運,亦未能發為絕技,必将會于丹田之氣力由背骨往上迥住于胸間,充于腹,盈于髒,凝于兩肋,沖于腦頂,更兼素日所練之身體異常廉幹,手足異常活動,應敵之來而架勢即變,應架勢之變而氣力随之即到,倏忽之間千變萬化,有非語所形容者,此所謂善運用也。由此可見傳統拳術修煉對丹田的重視,對丹田之氣力的養練用成為拳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内容。

丹田(下丹田)位于臍内1.5寸,與命門穴相對。(有些門派認為丹田在臍下1.5寸或小腹之處,或另有所見,在此不辯。)丹田為先天元氣之舍,亦為周身氣聚之所。隻有丹田與命門之氣貫通,充盈帶脈,方能更好地使周身上下氣血流通,使内勁收發于丹田。拳譜有雲:“拿住丹田練内功,哼哈二氣妙無窮。”曆代宗師留下若幹精妙的論述丹田的文章,在此筆者就不贅述了。太極拳體系的丹田功包含有:丹田内轉法,以聲助氣聚丹法和丹田鼓蕩法等。

氣沉丹田怎麼練(氣沉丹田和氣轉丹田)3

丹田内轉法

丹田内轉是丹田功法的基礎,太極拳強調丹田内轉。有些太極流派強調氣沉丹田,而不知内在實質為丹田内轉。丹田如發動機,而丹田内轉猶如啟動發動機。有人以為氣沉丹田隻是一個重心下移,增加穩定平衡,或是達到上虛下實的方法,這就未免太小看丹田的作用了。丹田内轉為一切内勁之源,更為纏絲勁之總關竅之一。丹田内轉是以丹田為樞紐,與腰同步旋轉,并以此為軸,帶動周身氣血運行于四肢百骸,貫通五髒六腑,形成周身整體的旋轉運動,這是訓練整體渾圓力的捷徑之一,可使丹田渾厚内氣圓轉自如。

丹田内轉是以人體中脈(丹田與命門之間)為中心,做平圓、立圓、縱圓旋轉,順逆時針方向練習。通過丹田内轉的練習,在盤架時方能做到氣沉丹田與氣轉丹田相互配合。拳家有雲:“纏化轉換,開合呼吸,擊打跌拿,均在丹田轉換一瞬間。”根據曆代太極拳師的經驗和本人練拳體驗,丹田功對于太極拳修煉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太極拳是要求一種圓的運動,周身要求一種螺旋纏絲,節節貫通,其内在的要求也是如此。

氣海為人體氣機之所在,作為人體氣機的根源,它的轉動是可以帶動周身的氣機形成一體,如水中的旋渦,旋轉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人如果掉入這個旋渦是很難從中掙紮出來的,太極拳運動不是停留在人的肢體上,而是内外同頻的,産生巨大螺旋力的效果。通過這種螺旋力才能把對方來力化于無形,也就是通過這種螺旋力,使人體的氣機在人體的周身無處不在,如果功夫高深的人可以傷人于極小的動作。因此隻有有效的調動人體的氣機的根源才能做到氣力相合。所以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與氣轉丹田相互配合,決不是孤立的。

苌乃周先生在氣力淵源論這樣寫到:氣無形屬陽而化于神,血有質屬陰而化于精,神虛故靈明不測變化無窮,精實故充塞凝聚堅硬莫敵,神必藉精,精必附神,精神合一,氣力乃成。夫乃知氣力者,即精神能勝物質之謂也,無精神則無氣力矣。武備知此,惟務聚精會神以壯氣力,但不知精何以聚,神何以會,是以殚畢生心力而漫無适從也。夫精以神聚,神以氣會,欲求精聚神會,非聚氣不能也。

傳統太極拳講究内實精神之說也,難以想象沒有丹田功夫那太極拳會是一個什麼樣子,沒有内在的功夫如炮中無硝黃,弩弓無弦箭,滿腔空洞,無物可發。欲求猛勇疾快如海傾山倒,勢不可遏,必不能也。此為傳統古訓,摘錄以供後學參考。

氣沉丹田怎麼練(氣沉丹田和氣轉丹田)4

以聲助氣聚丹法

另外訓練太極拳時可以通過特定字的發音,用聲波震蕩助氣聚丹,增進丹田活力和運轉功能。形意講雷音,大成講試聲,都對聲音的作用有着廣泛的共識。

練功時使用的發音主要以下幾個如:

噫--助氣聚丹田,是丹田氣充盈豐滿,精力充沛。

呀--助丹田伸縮,氣壓(擠)丹田,增進丹田伸縮能力。

哼--含勁,助丹田蓄勁。

哈--發勁,助丹田氣發。

太極拳以聲助氣聚丹法,以哼、哈為主,以噫、呀為輔。哼哈二聲,一蓄一發,交替使用,就是武術上的所謂“打哼哈勁”。四種發聲,在不同的條件下,對發力和受力雙方均會産生不同效果。以聲助氣可外開于皮毛,内壯于髒腑,周身之氣可以聚于丹田,同時丹田之氣也可以放于周身。交替訓練可使氣血充盈,勁力雄厚。一些特定的發音會對人體的經絡起到震動的作用,更有利于人體氣血的運行。但是發音不是孤立的為發音而發音,必須與人體的運動相互配合的,同時在敵我雙方技擊中,可用于幹擾對方的功效。聲音渾厚的話,在突然發音的一瞬間,可以是對方使對方措不及防,有一種受驚的感覺,在對方猛然一愣的情況下擊打對方,更有利于自己的發揮。發聲可透肺腑,低音對于人體的血管有着微弱的震動,接引内外,其作用可謂大矣。

氣沉丹田怎麼練(氣沉丹田和氣轉丹田)5

丹田鼓蕩法

丹田鼓蕩法,必須在丹田伸縮開合貫穿于肢體開合的,才能修煉。如果隻是丹田小範圍的運動,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隻有帶動周身鼓蕩,才能充分發揮太極拳的威力,如同水中巨浪,吞噬着水面上的物體,也就是說水借風勢,風借浪力相生相依,周身的鼓蕩借助于丹田的鼓蕩動力,丹田鼓蕩借助于周身鼓蕩的威力合為一體,産生強大的威力。如拳家所說:身如氣囊,節節貫通,無所不在。丹田鼓蕩不是一個局部的運動,需要精神意識、氣血及周身整體的變化相互配合的,是通過精神與意識使人體内在的潛能奮起,充分的調動内在機能。筆者需要指出的是丹田隻是周身鼓蕩的一個重要環節,周身鼓蕩如長江之水,一浪接着一浪,勁法滔滔不絕,脫離了周身的運動配合丹田鼓蕩的作用就無從發揮,讀者不可不察。

氣沉丹田怎麼練(氣沉丹田和氣轉丹田)6

心态

由于各派的太極拳體系構成不同,作為太極拳的修煉者不應該用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别人,來斷言有用或者無用,正确或者錯誤。多年前,我剛習練太極拳不久,去拜訪一位名師向其請教太極推手奧秘。當時雖然我練太極拳不久,但在此前練過其它門派的武學,在攻防轉換方面略有一些基礎。當時這位名家對我的推手是這樣評價的: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力,四兩撥千斤,你推手用力了,不符合太極拳的要求。筆者當時年輕氣盛沒聽這位名家的勸告,反這樣說:太極拳不是講究借力打力引進落空嗎?你說我有力,不正好符合太極拳的要求嗎?你借不了我的力,證明你練的還是有問題。

何況勁與力是有區别的,有勁并不等于就是僵拙之力,本身太極拳就有一種松沉勁,難道松沉勁也錯了嗎?我還笑着對他說:松柔可以懂勁。同樣,沉勁也可以懂勁(當時沉勁作的還不夠,帶有一些僵勁),因為你變我也變,我并不是一塊木頭,你知道我的,我也同樣知道你的。我們訓練的途徑不同,各有各的特點,你不能讓所有的人按你的特點和你推手,同時我也不能讓其它人按我的推手特點與我推手,畢竟太極拳的推手與技擊是面對各門各派的,隻有我們去适應别人的各種技法,不可能别的門派都按我們的意思來适應我們。

太極拳前輩推手的風格各異,根本沒有統一的标準,有棉中裹鐵,極沉重,松沉而不僵。也有非常輕柔,好似一張紙輕貼在對方手上,欲進不能,欲退不可。也有兩者兼備。難道我們能說誰對誰錯?當時給這位名師說的很下不來台。随着年齡的增長,筆者逐漸對看待事情的心态也有所不同了。近些年為此事也深深的懊悔,先不論我說的是否有道理,沒必要給人家說的下不來台,尊敬别人也是尊敬自己啊。往往有些事情當事者迷旁觀者清。如果當時自己的心态好的話,對方發現了我的不足之處,我能虛心的求教,很可能在某一點上有所收益。

不能以口舌之争失去了學習請教的機會。别人多在自己的拳學上挑毛病實際是件好事情。對的,虛心的接受;不對的哈哈一笑就過去了。因為,拳學中每個人所處的層次不一樣。人們對同一個人和同一個事物的看法和認識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拳法的理解,一人一種認識,沒必要去口舌之争。對待新的事物,人們也許要有一個認識的過程。虛心聽取不同的意見,通過不同的聲音來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有利于拳學的提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