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體檢或檢查過程中,婦科醫生們發現,25-35歲的年輕女性宮頸癌癌前病變的患者越來越多。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婦科主任楊越波指出,感染HPV以後,有小部分人會出現癌變。因此,專家建議,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兩年應進行宮頸癌篩查,以早期發現宮頸癌。
宮頸癌前病變悄悄發生
某公司體檢,李小姐做了宮頸刮片(細胞組織學檢查),結果顯示她感染了HPV(人乳頭瘤病毒)。而她自己除了偶尓白帶多外,一直沒有特别的症狀。由于十分擔心,她又到醫院做了一個陰道鏡檢查,檢查發現,她處于較輕的癌前病變(即宮頸上皮内瘤變)。
一聽到醫生說“癌前病變”,把李小姐吓得心都涼了一大截。“這隻是較輕的癌前病變,屬于癌前病變的第一期,對90%的婦女,從宮頸病變到癌的自然演變一般需要5-10年左右。”楊主任說,“在這個階段來說,隻要盡早處理,不會患上宮頸癌。”
針對李小姐的情況,楊主任建議進行随訪(因為有50%的人會恢複正常,還有50%會發展到中重度的癌前病變),定期回醫院做檢查,或者進行較為保守的物理治療,比如激光、冷凍或熱療。經過一番解釋,李小姐的心才算是安定下來,原來在癌前病變期進行治療,就能阻斷癌變發生。
“在宮頸發生癌前病變的時候,可以沒有任何症狀。”楊主任說,“大約有50%的患者是在體檢中發現的,隻有20%-30%的患者在性生活過程中會有出血、分泌物增多等輕微的症狀。因此,不做篩查很難盡早發現宮頸癌前病變。”
三道防線阻斷宮頸癌
楊主任說,基于現在宮頸癌前病變越來越年輕化,因此,女性應對此提高警惕。專家認為,對付宮頸癌有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注射HPV疫苗,這是子宮頸癌的一級防治措施。楊越波說,注射疫苗能讓大多數婦女免于罹患子宮頸癌前病變和子宮頸癌。但遺憾的是,宮頸癌疫苗還沒在中國大陸的臨床上使用。當然疫苗的保護率也不是100%。目前認為HPV的适用人群為9-26歲的無性生活的女性。
第二道防線:建議21歲以上的女性或者有性生活3年以上的女性,至少每兩年做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目前廣泛采用的是液基細胞學檢查,即TCT)。如果以上檢查發現HPV陽性,那麼可以做陰道鏡檢查,取少許子宮頸上的組織,做病理檢查,以判斷是否處于癌前病變。
第三道防線:對中、重度的癌前病變,應該做手術,即宮頸錐切,以判斷其是否為更嚴重的宮頸原位癌、宮頸早期浸潤癌、宮頸浸潤癌,以便醫生進行合理的治療。可以說,如果這樣定期做防癌檢查,可以及早阻斷子宮頸癌發展。
帶套做愛,預防感染HPV
幾乎所有的有性生活女性都會感染HPV,但是隻有非常少的人會發生宮頸癌,大多數人的免疫系統通常會抑制或消滅HPV。隻有那些HPV持續感染(很多年)才會導緻宮頸癌。
應該說,HPV持續感染才是女性發生宮頸癌的一個危險因素。那麼,避免生殖器感染HPV就是一個靠譜的辦法了,而不和男人做愛這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專家指出,應該說對于性活躍的女性,與自己的男伴(老公)保持長期、固定的關系,這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預防生殖器HPV感染。然而,即使如此,還是很難明确男伴以前是否感染過。
目前認為,戴避孕套做愛比不戴更安全,至少戴上之後,感染HPV的概率就會減少,而且戴避孕套的保護效果對于女性更加有利!
得了宮頸癌還能生小孩嗎?
解答:宮頸癌的發病年齡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在臨床上,經常會遇到那些未生育的患者。那麼,年輕患者是否就沒有生育的機會?楊越波說,對于宮頸癌患者是否能夠保留子宮并保留生育的機會取決于病變的程度,不能一概而論。一般來講,分三種情況而定———
(1)宮頸早期浸潤癌(Ia1期),即浸潤深度不超過3mm,可以暫時做宮頸的錐切治療,保留子宮和部分宮頸,為患者赢得生育的機會
(2)Ia2到Ib1期宮頸癌,如果想保留生育功能,可以切除宮頸,但保留子宮。術後隻能用人工輔助生殖技術來生育。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術後發現腫瘤的範圍比手術前估計的更為廣泛,那麼應該進行放化療,生育的計劃應該延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