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邁進5G時代已有三年的時間了,然而5G的發展卻頗為尴尬,近9億5G套餐用戶卻隻有半數使用5G網絡,很多消費者在日常使用中,感覺并沒有比之前的4G更快,這是為何?近日在北京,中國工程院邬賀铨院士在科普欄目《院士開講》就該問題做出了解答。
邬院士表示,我國的5G在系統技術方面屬于全球領先水平,在5G階段,當時我們在國際标準化上起到了很重要的貢獻作用。
之所以目前很多消費者覺得5G并沒有比4G好用到哪去,一方面是因為5G還在建設期,基站數量不夠多。由于5G網絡的投資太高,當前兩張5G網絡每張5G網絡才隻有80萬座5G基站左右,業界人士推算如果建成覆蓋全國的5G網絡估計得吃光運營商的利潤。
成本太高導緻運營商并不願大規模建設5G網絡,當前已是商用5G第三年,對比之下當年中國移動商用4G的第一年就建成了70萬座4G基站,2017年是4G商用第三年而中國移動當時已建成187萬座4G基站,如此對比可以看出當下5G網絡的建設比4G慢太多了。
5G網絡建設成本太高,也導緻運營商不願輕易降低5G套餐的價格,當下三大運營商明面上的5G套餐價格依然高達百元以上,這與4G套餐低至20元相比無疑貴太多了,5G套餐的價格太貴直接導緻消費者不願更換5G套餐。
5G網絡覆蓋太差,則導緻消費者在更換了5G套餐和5G手機之後也不願用5G網絡,工信部的數據顯示5G網絡用戶大約隻有5G套餐用戶的半數,比5G手機累計銷量還少1億多,這顯示出許多用戶在使用5G手機的時候關閉了5G功能。
目前全國有140萬座,相比之下,4G基站有500多萬座。由于5G基站沒有實現完全覆蓋,導緻有時無法達到最高峰值,想要達到4G的水平,還需要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的5G手機還不支持5G展現能力的業務,導緻5G無用武之地。邬院士表示,目前現在的5G手機還沒有真正做到支持4K8K這種超清視頻,更談不上去生成VR虛拟現實、AR增強現實這些業務。
邬院士同時支持,雖然我國的5G系統技術全球領先,但芯片的加工技術、代工線,我們确實落後了好幾代,移動終端的主流操作系統依舊來自美國,所以要正視自己的短闆,加倍努力。
據悉,邬賀铨院士今年79歲,曾組織3G、4G和5G的研發工作,為中國通信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退休後依舊忙碌奔走,堅持做科普等相關工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