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慶濤 王鴻傑
雛,繁體字寫作雛,異體字鶵,本義不能獨立生活需要喂養的幼鳥。
甲骨文就有雛字,左右結構,左為芻右為鳥,部件可左右互換。
雛字演變(《字源》)
芻,一隻手薅草的樣子,本義薅草。薅草的目的,一方面是給莊稼除草,另一方面是用青草喂養牛羊等家畜。引申義為喂養。
刍(芻)字甲骨文(《實用甲骨文字典)
刍(芻)字薅草(網絡圖片)
隹指還沒有羽毛的幼鳥。幼鳥又分為兩類,早成雛(離巢雛)和晚成雛(留巢雛)。
早成雛(雞)(網絡圖片)
早成雛孵出時,眼睛已經睜開,耳朵能聽,腿腳有力,全身有稠密絨羽,待絨羽幹燥,就能随親鳥四處啄食。
親鳥(老母雞)帶早成雛(小雞)找食(網絡圖片)
大多數雞、鴨、鵝等都屬這一類。這也是雞、鴨、鵝成為家禽的原因。
晚成雛在巢(網絡圖片)
晚成雛孵出時,眼睛不能睜開,全身裸露,沒有或隻有稀疏的絨羽,在巢内要停留相當時間(15天至幾個月不等),學會飛行後,親鳥還要教給它們捕食方法。除雞、鴨、鵝等少數,絕大部分禽類屬于晚成雛,如鳴禽、鸠鴿類、啄木鳥、猛禽、鹈鹕等。
親鳥在喂養幼鳥(晚成雛)(網絡圖片)
另外,還有極少部分禽類介于兩者之間,形态上屬于早成雛,但需要羽毛豐滿才離巢,如海鷗等。
海鷗幼鳥是早成雛但靠親鳥喂養(網絡圖片)
從早成雛和晚成雛的生長發育情況看,雛(雛)字指需要親鳥喂養的晚成雛。後來泛指所有的不能獨立生活得幼鳥。
總結一句話:雛字,本義無生活能力須親鳥喂養的幼鳥。刍字,本義薅草,引申為喂養。隹字,本義無飛羽的幼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