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痘痘的病機讨論

痘痘的病機讨論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2-24 07:38:32

  痤瘡(青春痘)是青春期常見的一種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往往形成巨大的硬塊,化膿而成膿腫,最後形成大量多種多樣的疤痕,所以又是一種毀容性皮膚病。

  祖國醫學早在《内經》時代已有稱“痤瘡”之記載,《素問.生氣通 天論篇》曰:“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張介賓注曰:“形勞汗出,坐卧當風,寒氣薄之,液凝為皶 ,即粉刺也,若郁而稍大,乃形小節,是名曰痤。”

  王冰在《黃帝内經素問》注釋中更道:“時月寒涼,形勞汗出 ,凄風外薄,肌腠居寒,脂液遂凝,蓄于玄府,依空滲涸,皶刺長于皮中,形如米,或如針,久者上黑,長一分,餘色白英而瘦(疑為“痤”)于玄府中,俗曰粉刺,解表已,玄府謂汗空也。痤,謂色赤,脂憤内蘊血膿,形小而大,如酸刺棗,或如按(疑“豌”)豆,此皆陽氣内郁所為,待耎而攻之,大甚出之。“這與現代皮膚病學所論痤瘡與青春期雄激素增多,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多,同時使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過度,皮脂瘀積于 毛囊形成脂栓(此即中醫所謂因青春期“相火熾甚”,“陽氣内郁”,“脂液遂凝,蓄于玄府”),同時,皮 脂被毛囊中存在的痤瘡棒狀杆菌分荽(中醫所為“形勞汗出,坐卧當風,寒氣薄之”),生成遊離脂肪酸。後者刺激毛囊引起炎症,緻使毛囊壁損傷破裂,毛囊内容物進入真皮,從而引起毛囊周圍程度不等的炎症反應(“皶刺長于皮中,形如米,或如針”),化膿而形成膿腫(“痤謂色赤,脂憤内蘊血膿”)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 可謂不謀而合。

  綜上可知,現代皮膚病學論痤瘡,是以雄激素增多、皮脂增多——排脂受阻——細菌感染為軸心的發病機制, 而中醫論痤瘡則以相火熾甚、陽氣内郁——灼津為痰——痰熱蘊結為軸心之發病機制。針對該發病機制,其治療當用清瀉相火,清熱滌痰為其原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