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從梁代時期,就已經開始确立,一直到今天,他成為了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也是後世書法人所争相效法的對象。
魏晉之後的書法名家,無一不是從王羲之的書法系統當中,汲取部分技巧,然後自成一脈的,如果說王羲之的書法像是汪洋大海的話,那麼後世的名家就好比是從這一汪大海當中流出的涓涓細流。
八大山人《臨興福寺半截碑》
所以後世之人,尤其是帝王之家,喜歡搜羅王羲之的真迹,甚至不擇手段而獲取,唐太宗時期就有着著名的“蕭翼賺蘭亭”的故事,到了唐太宗時期,藏在皇宮内府當中的王羲之真迹甚至高達3000多卷。
唐太宗曾經命著名的高僧書法家懷仁和尚利用皇宮内藏的這些王羲之真迹,以及從民間重金購買的王羲之真迹,集字編成了著名的《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這一件書法史上最為優秀的集字作品,還是懷仁和尚團隊40餘位全國頂尖的書法大師,耗時25年才編修成功的,曆代集字作品無出其右者。
八大山人《臨興福寺半截碑》
當然,除了這件《集字聖教序》之外,唐代興福寺僧人同樣利用皇宮内所藏王羲之真迹,集字編成了另外一件著名的法帖,這就是明代萬曆年間出土于西安的《興福寺半截碑》,此碑出土之後,被遺棄在了西安城南的城隍廟當中,直到王堯惠看見,才名聞天下。
如果說《集字聖教序》在選字上堪稱第一神品的話,那麼在選字與行氣上,《興福寺半截碑》則比《集字聖教序》還要好,此碑不僅刻工精湛,字與字之間的關聯,已經整齊的氣韻上,比《集王聖教序》要優秀。
八大山人《臨興福寺半截碑》
清代的碑學大師楊賓先生評價道:
集王書者有十八家,推《聖教》為第一,《興福寺》僅次于《聖教》。
然後,碑刻作品終究是碑刻作品,啟功先生曾經說道,學習碑刻作品,如果沒有“透過刀痕見筆痕”的功夫,是很難學到家的,這就要求初學者要先從墨迹作品開始學起。
而曆代對于《興福寺半截碑》的臨摹最佳者,無過于八大山人了。
八大山人《臨興福寺半截碑》
當代的書法理論大師,央美教授邱振中先生曾經專門論文講述過,八大山人與王羲之的關系,其結論是,八大山人臨摹的《興福寺半截碑》在線條的内部運動上與王羲之的書法有着驚人的相似,這種相似性曾經在杜牧的《張好好詩》當中出現過,除此之外,極少見到。
我們從直觀上來看,八大山人臨摹的《興福寺半截碑》,在單字上誇大了王羲之原字的變化,這對于初學者是極大的利好,當你不懂什麼是晉人書法的變化的時候,看了八大山人的臨本,就好比是一位名師為你細細拆解,在行氣上,在章法上,八大山人也能夠直接晉人一脈。
八大山人《臨興福寺半截碑》
當你切實地去臨摹八大山人《臨興福寺半截碑》的時候,你會發現,八大的用筆絲毫沒有儉省,而是“變起伏于鋒杪”,在極精微的細節上,都極為精緻,這等境界,在書法史上是不多見。
所以,我們學習一部經典,若是對照原作,再加上後人的一部最為精彩的臨本的時候,你才能事半功倍地去學習。
八大山人《臨興福寺半截碑》
如今,我們将八大山人臨摹的這件王羲之《興福寺半截碑》,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複制,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緻的作品,字字清晰與真迹無二。
欲購此八大山人《臨興福寺半截碑》,請點擊下面惠購:
八大山人《臨興福寺半截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