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5種白領綜合症你有嗎?
會“跑”的子宮内膜
子宮内膜是子宮内正常組織的成員之一,正常情況下子宮内膜覆蓋于子宮體腔面,如因某種因素,原來應當生長在子宮腔的内膜,卻在宮腔以外的部位出現,以緻引起疼痛與不适,并造成該部位的組織和器官病變--這在醫學上稱作“子宮内膜異位症”。子宮内膜本應該聽從荷爾蒙的指揮,在每次月經期間脫落一次,并由陰道排出體外。但有時候它們會出現“逆行”的情況,順着輸卵管到達腹腔、卵巢,甚至直腸。當異位的子宮内膜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在身體上出現症狀,其中常見的就是痛經。據統計,子宮内膜異位症的患者以25歲左右的女性最多見,也有少數病例可在20歲之前發病,該症的發病率近來有逐年增高的趨勢。
子宮内膜異位在最初階段症狀并不明顯,這不禁讓女性擔心,自己的子宮内膜是不是仍舊乖乖地呆在子宮裡?其實,并不是所有人的子宮内膜都不安分,子宮内膜異位症的臨床症狀,一般有排卵及經期疼痛,月經期量多且時間長,性交疼痛,便秘、腹瀉以及排尿或排便疼痛,惡心嘔吐、低燒,下背部疼痛等。如果子宮内膜異位症病情較輕則無需任何治療,但若這一疾病導緻疼痛或是患者希望生育孩子,那麼就應加以治療,因為這一疾病會影響生育力。臨床上,子宮内膜異位症的藥物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近十餘年,腹腔鏡得到發展及廣泛使用,腹腔鏡不僅是确診子宮内膜異位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目前被認為是較好的手術治療方法,腹腔鏡診療子宮内膜異位症适用于年輕、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手術切除内膜異位病竈,但保留子宮及雙側、一側或至少部分卵巢,同時保全輸卵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