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打坐就要有打坐的模樣。
生活需要儀式感,禅修打坐也是如此,禅,究其本質卻是回歸生活本來的樣子。
那就先從樣子說起。樣子就是生活中的儀式感,如同打坐時的那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如此才能把日子過得有模有樣。
樣子起到了楷模的作用,照貓畫虎起碼能畫出個動物。我們每天就這樣重複着别人的生活。
坐下來,由動到靜,修止,這就是禅的開始,禅就是本來面目,不假思索,不經演繹,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也許你會說,我看到的山确實是山,看到的水真的是水,難道這就是禅的境界了嗎?
山是山,水是水,但是到了我們的眼中往往演繹出形形色色的故事,一會兒高大,一會兒深遠,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世界。
難怪說不可名狀,山山水水的究竟之處,隻可意會不可言說,一說就錯。
山非山,是名山,它應該是嬰兒眼中的這個、那個,未命名的狀态,一旦有了名,就會被引用、被代指,山就不再是山。
看過山水的人描繪出山水的樣子,我們這些不曾見過世面的可憐人隻能高山仰止,山究竟是什麼樣子,親自去看,靠解釋,靠記憶都是方便假說。
回歸到禅修打坐上,不能停留在"坐坐樣子"的一兩個小時,那僅僅是禅修的一點儀式感,不究竟。"離坐"之後,不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還能像打坐時那樣時刻關照自己的内心嗎?
修止是在鍛煉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禅坐之外才是功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