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帶狀疱疹一般是由于感染病毒而引起的,患者在患病後通常會比較痛苦,患處可能會伴有疼痛紅腫等一系列的症狀。針對于該病最好是采用中藥方法進行治療,這樣不會産生副作用,也能徹底清除掉病竈,而實際治療時也需要分情況選擇藥物,下面小編就會分别作出闡述。
1、中藥治療。濕熱壅盛:皮膚潮紅,疱壁緊張,疼痛劇烈,伴有口苦咽幹,煩躁易怒,小便黃,大便幹,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治宜清瀉肝膽實火法,方選龍膽瀉肝湯化裁。亦可服用成藥龍膽瀉肝丸。脾虛濕盛:皮膚淡紅,疱壁松弛,疼痛較輕,納差或腹脹,舌質淡,苔白厚或白膩,脈沉緩。治宜健脾除濕法。方選除濕胃苓湯化裁。氣滞血瘀:若皮疹消退後局部疼痛不止者,治宜疏肝理氣,活血止痛法,方選柴胡疏肝飲化裁。
2、針灸療法。取穴:夾脊穴、支溝、陽陵泉。配穴:腰以上病竈:曲池、合谷、外關。阿是穴位置:系指皮損周圍。夾脊穴位置:取與皮損相應之夾脊穴。治法:一般僅需取主穴,療效不明顯時酌加1~2個配穴。阿是穴針法:以1.5~2寸毫針,呈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損範圍,在周圍進4~8針,略加撚轉提插,有輕度得氣感即可。相應夾脊穴,斜向脊柱深刺,使針感循神經分布線路傳導。餘穴均施提插撚轉瀉法,留針20~30分鐘。
患者在了解中醫療法之後可以先去咨詢專業醫生,根據自己的病情開始用藥治療,由于中藥的療法發揮比較慢,所以一定要堅持幾個療程。當然,該病也可以使用激素一類的西藥治療,隻是用藥當中可能會連帶着出現一些不良反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