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自己知行合一?人生活着就是不斷遇到事情再處理事情的過程,所謂“歲月靜好”不過理想主義,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激勵自己知行合一?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人生活着就是不斷遇到事情再處理事情的過程,所謂“歲月靜好”不過理想主義。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因此最好的人生态度不是渴望“歲月靜好”,而是“看透生活真相依然熱愛生活”,這就需要一點心理技巧,否則處于層層生活事情壓力之下,熱愛就是奢談。
“凡事都有規律”,看看那些幸福指數高且熱愛生活的人,人家心理健康水平很高,其标志就是通俗的說法,“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
隻不過做到這三點太難了,但是觀察總結那些榜樣人物,其實技巧也不複雜,那就是“凡事有對策”。
可以總結如下:拿得起是事前能完全分類應對,放得下是事後能主動示弱應對,想得開是事了能知行合一應對。
今天繼續說想得開的是“事了能知行合一應對”這句話。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是李白在《俠客行》裡的詩句,贊歎功成名就想得開的俠客,借以說明想得開對應的是事情全部了結之後的态度和做法。
想得開要有可操作性,而且要有格局高度,最好的技術就是心理學的認知行為療法,具體說就是認知重建技術和行為暴露等各種行為技術,可以簡稱為“知行合一”。
毫不奇怪的是,這個知行合一當然還對應着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個人理解二者意思某個方面說很接近,或者我們就認為接近好了,隻要有益于想得開就好。
想得開意味着從具體事情得失中跳出來,超越一般的欲望和價值判斷,這不是容易做到的,因為我們經常有不合理想法,這就需要一念之轉,也就是認知重建。
典型例子就是情緒失控,當我們發怒時候,如果自問“剛才大腦裡想到了什麼”,可能回答有“這個人說的不對”“這個人看不起我”“這個人不地道”,總之認為自己被輕視了,沒有得到自認為應該獲得的“尊重”和“面子”,這些想法屬于自動思維。認知理論認為,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對事情負性想法導緻情緒爆發,這些想法呈現為自動思維時候,不經過大腦理性回路,直接主導情緒反應,當大腦不再短路但已經木已成舟。
我曾經做了一段時間訓練,每天記錄不合理的想法與後果,觸目驚心多得是,為此要不斷識别,當然還要有評估和應對。
需要說明的是,不合理想法大多數都有合理成分在裡面,因此認知重建不是急于改變原有想法,而是先質疑不合理成分,以後遇到不合理或者無用時候再考慮重建新認知。
至于行為暴露等技術,與認知重建互為補充,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這也是頓悟之後需要的體證。
用《天道》台詞說,“隻有我自己覺到,悟到,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這不就是知行合一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