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雜交水稻單季畝産

雜交水稻單季畝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8 18:06:33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記者 利聲富

5月21日,小滿,萬物盈夏,插秧好時節。但三亞市崖州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早已一派豐收景象:這邊,雜交水稻雙季畝産1500公斤攻關示範項目再傳喜訊,2022年早稻平均畝産910公斤,今年有望再實現攻關目标;那邊,微風吹拂下,110個優質稻新品種挂穗鬥豔,被飽滿谷穗壓彎腰的稻莖或像紳士般地鞠躬,或似害羞小姑娘不願擡頭……放眼望去,整個稻田好似鋪上一張張金光閃閃的毛毯。

雜交水稻單季畝産(雜交水稻雙季畝産1500公斤)1

三亞市崖州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記者 利聲富 攝

繼去年有3個試驗點雜交水稻雙季畝産超過1500公斤後,今年早稻也實現畝産900公斤預期。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年來,海南用實際行動實現了袁隆平院士提出“海南雜交水稻雙季畝産3000斤”攻關目标,蹚出一條新“稻路” ,交出一份不錯的答卷。

高産攻關項目再迎豐收

5月6日上午10點左右,火辣的太陽已炙烤着大地,再加上地表反射的溫度,站在三亞南繁試驗基地的稻田裡,不一會兒就汗流浃背。看着被沉甸甸的稻穗壓彎的稻莖,三亞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技術員陳燦蹲在稻田邊,摘下幾粒稻谷,剝掉外殼後放在嘴裡嚼了嚼,他心裡更踏實了,今年早稻實現目标沒問題。

“平均畝産910公斤。”當驗收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宣布2022年早稻測産數據時,陳燦一直懸着的心才放下來。

在同一地塊,連續兩年達到早稻畝産900公斤的預期目标,意味着由袁隆平院士生前發起的高産攻關項目又迎豐收。

“太不容易了。”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塗升斌說,因為氣溫低時水稻容易發生爛秧、死苗等,今年早稻試驗開始後,海南先後遇到幾個倒春寒,這對水稻生長非常不利。但專家通過秧盤育苗、藥肥“雙減”、使用誘抗素等技術一路攻克難題,為早稻豐收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根據袁隆平院士生前的設想,早稻達到畝産900公斤、晚稻達到畝産600公斤就能實現目标。”謝華安說,今年早稻實現了較高産量,晚稻種植繼續加強管理,很有希望再實現攻關目标。

創海南水稻雙季曆史最高紀錄

“雜交水稻雙季畝産1500公斤”,是袁隆平院士生前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出的攻關目标。在袁隆平院士倡議下,2020年12月20日,全國雜交水稻雙季畝産1500公斤項目啟動會在三亞召開,并成立袁隆平院士為首席科學家的項目攻關領導小組。

雜交水稻單季畝産(雜交水稻雙季畝産1500公斤)2

三亞市崖州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記者 利聲富 攝

随後,“雙季畝産三千斤 為建黨百年獻禮”項目被海南省科技廳列入2021年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給予支持。

經檢測土壤肥力、多方比較、反複論證,2021年,海南确定早稻選址在海口市紅旗鎮,定安縣嶺口鎮,臨高縣臨城鎮,三亞市國家水稻公園、崖州灣科技城,樂東黎族自治縣黃流鎮共6個試驗示範點。水稻播種前,農業專家對各示範點取土樣進行化驗,并嚴格按照實施方案整地和施基肥。晚造試驗選址在海口、三亞、東方、五指山、昌江、陵水、定安、臨高、樂東9個市縣10個試驗示範點。

2021年10月26日,三亞市崖州區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測産,晚稻平均畝産660.36公斤。加上早稻平均畝産926.5公斤,雙季畝産達1586.86公斤,創海南水稻雙季曆史最高紀錄。

據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效甯介紹,2021年6個試驗示範點中,經專家組測産驗收,有3個試驗示範點雙季畝産達到1500公斤目标。其中,三亞崖州區壩頭試驗示範點早造畝産926.5公斤,晚稻畝産660.39公斤,雙季畝産1586.86公斤,創海南水稻雙季單産最高紀錄;臨高東英試驗示範點早稻畝産904.4公斤、晚稻畝産650.23公斤,雙季畝産1554.6公斤,創瓊北地區雙季稻畝産最高紀錄。

“這是一個重大突破。”海南大學副校長曹兵說,雜交水稻雙季畝産1500公斤目标在雲南、湖南已實現。但在海南,受水稻生育期較短、氣溫高等條件影響,水稻很難高産。

去年有3個試驗點實現雙季畝産1500公斤攻關目标後,今年三亞崖州區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的早稻又迎豐收,令農業專家和科研人員今年繼續攻關雙季稻畝産1500公斤的信心倍增。

連續試驗篩選出可适合推廣品種

或許不少人心生疑惑:去年海南已有3個試驗點實現雜交水稻雙季平均畝産1500公斤攻關目标,為何今年又向目标發起沖擊?

“在同一試驗示範點,連續兩年達到目标産量才算攻關成功。”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陽說。

雜交水稻單季畝産(雜交水稻雙季畝産1500公斤)3

三亞市崖州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記者 利聲富 攝

因此,今年的海南雜交水稻雙季畝産1500公斤測産不僅牽動着試驗基地的科研人員的心,也牽動着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等院士的心,他們專程從省外到三亞,見證測産結果。

5月5日,謝華安便來到三亞,與科研人員進行交流;5月6日測産當天,他提前來到試驗基地,像觀賞剛出生嬰兒般仔細觀察金黃的稻穗。

水稻繁育試驗,突破不易,維持也難。

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技術員冀占東說,今年,崖州壩頭基地示範點的生産管理水平、水稻成熟度均比去年好,但水稻幹物質沒有去年積累得多,平均畝産比去年稍低,還需進一步精準施肥,提高水稻的幹物質向籽粒轉運的效率。

同時,三亞崖州壩頭南繁試驗基地還種有全國征集來的152個優質品種,包括“海南好米”獲獎品種展示區、旱稻展示區等。

“連續進行雜交水稻雙季畝産1500公斤試驗,是更好篩選出産量高、抗病蟲能力強、廣适性、超高産的雜交稻新組合,然後進行推廣。”曹兵說,接下來,項目将繼續晚稻試驗任務,争取晚稻達到畝産600公斤。

雙季稻實現高産突顯示範價值

“今年試驗早稻再次超過預期平均畝産900公斤目标,如果今年能實現雙季畝産1500公斤目标,可根據此總結出良種、良法的栽培技術模式,有助于指導更大面積的糧食生産實現高産目标,助力端牢‘中國飯碗’。”謝華安說,尤其在海南這塊寶地上,如果能夠産出更多糧食,對于保障糧食安全發揮更好支撐作用,對海南自貿港建設有很大推動作用。

雜交水稻單季畝産(雜交水稻雙季畝産1500公斤)4

三亞市崖州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記者 利聲富 攝

雜交水稻雙季畝産1500公斤攻關示範項目在海南啟動來,以不同生态區雙季畝産1500公斤為目标,篩選出适宜熱區高産、高抗和廣适性的組合,主要品種為“湘兩優900”“噸兩優900”和“吉豐優1002”。同時,通過精确監測定量施肥、氮磷鉀配比、病蟲綠色防控等技術研究,集成雜交水稻雙季畝産1500公斤高産高效關鍵技術。

“同是實現雙季畝産1500公斤目标,海南與湖南、雲南等地相比意義更非凡。海南氣候與東南亞國家相似,實現目标對推進國際合作,引領帶動海南水稻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示範價值和促進作用。”塗升斌說。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黃正恩說,作為糧食主銷區,海南糧食自給率僅約35%。雜交水稻雙季高産攻關項目使海南獲得一批高産新品種和配套高效栽培技術,相關成果将推動糧食生産增産增收。

袁隆平院士生前曾表示,中國雜交水稻在世界許多國家都适合種植,如果世界上雜交稻種植面積增加7500萬公頃,每公頃按增産2噸計算,可增産糧食1.5億噸,能多養活四五億人口,有效保障世界糧食安全。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院士的畢生追求。如今,海南的農業專家們接過接力棒,繼續前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