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漸轉涼了,人的身體也要開始注意保養了,在季節交換的時節,更是要注重防病養生。下面會介紹幾種食譜,還有秘方,以及一些按摩手法用以防病。
起居要保暖
“中醫認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氣寒冷,則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 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于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鍛煉因人而異
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但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切不可盲目,即使身體強健的人,也要講究一下鍛煉的方式和方法。可每周參加2~3次的健身運動,如遊泳、打網球、打保齡球等。平時生活中要經常散步、慢跑、做操等。另外,還 應注意室内通風,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食譜推薦
喝粥既能暖身又易消化,小編為您推薦幾款養生滋補粥。
●核桃粥
取核桃仁50克、搗碎,與粳米100克煮粥食,可溫補精髓。
核桃仁熱量高,含豐富的亞油酸,有補腦養血、養胃健脾、補腎壯腰之功效,适合腎虛畏寒、腰膝酸軟無力者食用。還可輔助治療慢性胃炎及慢性結腸炎。
●韭菜粥
先把粥煮熟,再将适量韭菜切碎投入,稍煮片刻便可食用。
韭菜内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B、C和鈣、磷、鐵等物質。熟韭菜甘溫補中。經常食用韭菜粥可助陽緩下、補中通絡。适合背寒氣虛、腰膝酸冷者食用。
●人參粥
取人參3克,置砂鍋内,加水文火慢煮20分鐘,再加粳米100克煮至粥稠,放入适量蜂蜜或冰糖調味服食。
中醫按摩可以防病
摩腹法
方法一:雙手疊加,以肚臍為中心按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方法二:雙手疊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臍,微微顫動腹部1~3分鐘,頻率為每分鐘120~180次。
方法三:雙手叩打帶脈3~5分鐘,即雙手握拳,叩打腰部兩側,以自身耐受為度。
推脾經
方法四:沿足大趾内側緣、小腿内側胫骨内側緣自下而上推足太陰脾經路線,每次10遍,之後點按太白(位于足内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三陰交(位于小腿内側,足内踝尖上3寸處)、陰陵泉(位于膝關節内側,胫骨内側髁凹陷處)及壓痛點各半分鐘。
方法五:沿足陽明胃經小腿路線自上而下推小腿前外側,重點點按足三裡(膝眼直下3寸處)、豐隆穴(小腿前外側,外膝眼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點處)及壓痛點。
方法六:點揉中脘(位于肚臍上方4指處)、内關穴(位于腕掌側,腕橫紋中央上約兩拇指的距離)各1~3分鐘。
總結:俗話說:沒病就是福。中醫館指南讓你一整個秋季都保持健康身體。前提是,自己要做好預防工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