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聯合國的事情你知道什麼

關于聯合國的事情你知道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5 13:25:03

關于聯合國的事情你知道什麼?在聯合國大廳裡,赫然寫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格言,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關于聯合國的事情你知道什麼?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聯合國的事情你知道什麼(聯合國大廳大書)1

關于聯合國的事情你知道什麼

在聯合國大廳裡,赫然寫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格言。

無獨有偶,在德國柏林“得月園”的孔子塑像基座上,也寫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加坡中學的“公民課”,第一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世界上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群,特别是聯合國不約而同地對孔子的格言如此情有獨鐘,這是為什麼?這究竟說明了什麼?

一、這說明孔子的儒學具有現代價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出自記錄孔子言論的《論語》“顔淵章”和“衛靈公章”,意思是說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别人身上。主張在人際交往中講究換位思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人人都應做到。這大約就是新加坡中學《公民》教材第一課學習這一則孔子格言的原因。聯合國大廳書寫孔子的這一則格言是從政治層面來講的,提倡不同的民族和國家相互溝通,相互認同,以和為貴,用善意換取他人的善意,用善意回應他人的善意,使不同文明相互借鑒,和平共處,共同發展。

由此可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核心是“和”,是“和為貴”。它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派生出來的,因為仁是“愛人”,是推己及人,是“己欲立(站得住)而立人,己欲達(通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崇尚和諧的民族。秉承孔子儒學的“和為貴”思想,幾千年來,中國人始終與人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中華民族始終互相交融,和衷共濟,形成了團結和睦的大家庭;中華民族始終親仁善鄰、協和萬邦,與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無論是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還是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給所到國家和人民帶去的都是加強交流合作的誠意,傳遞的都是增進友好情誼的心聲。

尤其值得我們珍視的是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的思想。意思是說,正派的人以“和”為原則,但不肯盲從附和,而敢于提出自己的意思;不正派的人處處盲從附和,而不敢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要指多樣性的統一,“不同”指事物的多樣性。一個有修養的人應當與他人和睦相處,同時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不同”而能夠“和”,才能形成多姿多彩的統一,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沖突。多種事物和諧相處,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這正是“和而不同”。

當今世界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界,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差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差異,以及由這種差異派生的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主張、不同的道路、不同的取向,才形成了色彩多樣、内涵豐富的大世界。“和而不同”正是人類各種文明協調發展的真谛。所以我們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尊重各國人民在曆史進程中創造的多彩文明和生活方式,使不同文明相互借鑒,和平共處,共同發展。

面對當今的國際形勢,聯合國從孔子智慧中汲取和諧文化的精華,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書寫在聯合國大廳,這說明,儒家的“和為貴”思想對于協調人類發展具有重要的現代價值。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外專家、學者把學術研究的注意力聚集到孔子及儒家思想上來,因為要解決當今世界的沖突、矛盾、弊端,可以從孔子、儒家思想中得到啟示。儒家學說主張以和為貴,反對暴政,反對戰争;人與自然之間也應保持和諧,反對濫用物力、破壞自然環境。儒學所提出并探求的兩大問題,今天仍然是全人類共同關心并力求解決的重大問題。

二、這表明聯合國正為構建和諧世界而努力

孔子主張仁政與和平共處,這是在解決國際沖突方面受到高度推崇的價值觀。儒家倡導的“人為貴”“民為貴”“和為貴”等重要思想具有普遍的利用價值,不僅适用于中國,也适用世界;不僅适用于曆史,也适用于今天和明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為準則被聯合國看中,大力宣揚,這正符合聯合國構建和諧世界的宗旨。

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将勝利結束時建立的普遍性國際組織,是中、蘇、美、英等反法西斯聯盟國家期望加強戰後國際合作與和平的産物。1945年4月25日—6月26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聯合國家國際組織會議”,與會的51個創始會員國代表簽署了《聯合國憲章》,董必武作為當時中國代表也在《憲章》上簽了字。《憲章》規定,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及安全”“制止侵略行為”“促進國際合作”等。中、蘇、美、英、法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

和平、發展、合作是當今世界不可阻擋的潮流,如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積極推進國家和諧、地區和諧、世界和諧,日益成為備受關注的時代話題。為慶祝2007年中國傳統農曆新年(春節),聯合國總部2月22日舉辦了以“和諧之聲”為主題的新春文藝晚會,邀請了來自中國、孟加拉國、西班牙、巴西、阿根廷、古巴、智利和瑞典等國的藝術家演出,100多位各國駐聯合國外交官員、非政府組織代表以及美國政界、商界代表出席了這次晚會。出差在外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給晚會發來了祝詞,他祝福大家“中國農曆新年快樂”,重申了聯合國緻力于維護世界和平的宗旨,強調了聯合國為此所作的不懈努力。他希望聯合國能夠真正發揮作用,為子孫後代創造一個“和平、沒有暴力”的世界。

一個是孔子的格言警句,一個是中國的傳統春節,二者都統一在聯合國的“和平、合作”旗幟之下,唱響“和平之聲”,構建和諧世界,這正是中華文明魅力所在。經濟和文化的快速增長創造了一個具有非凡吸引力的中國。

然而,世界并不太平。當前地區沖突不斷,民族矛盾頻發,霸權主義與恐怖主義猖獗。李肇星說,據2006年統計,人均預計壽命最高的國家是82歲,最低的國家是36歲,“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詩)仍是當今世界存在巨大貧富差距的形象寫照,世界并不和諧。在這種情況下,聯合國從孔子的“和為貴”思想中汲取智慧,大力張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于進一步增強世界各國人民的和平共處觀念,深刻認識霸權主義與恐怖主義的危害,樹立堅定維護世界和平的信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人類社會的發展表明,少數幾個大國瓜分世界的局面是不可能長久的。“和”才是持續發展的準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