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時的抄經感應
從六朝以後各朝代都有非常多的虔誠佛教信仰者,包括出家僧人和帝王、官吏、宮人、士大夫、平民等在家居士,為了弘揚傳播佛法而寫經;或者為了祈福、報恩、布施而寫經。
如宋代溫州參軍,書寫《金剛經》一卷,恭入佛殿供奉,于乘舟涉海還鄉途中,雖遇風難,而平安抵達到岸。
抄經的要求:戒定慧 敬靜淨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抄經就是禮拜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抄經就是皈依三寶。
一分誠敬,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十分利益。由敬生靜,以緻心淨,心淨則國土淨。
攝心為戒。抄經時将整個身心都投入其中,集中精神。斷除各種雜念,使心念專注于經文上,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
《環球時報.生命周刊》報導:
日本是一個老齡化社會,在如何預防老人癡呆上,進行了很多研究。據日本《每日新聞》近日報道,抄寫佛經經文,能起到很好的預防癡呆的作用。
抄寫佛經經文在日本被簡稱為寫經。寫經預防癡呆,是日本山口縣一個老人院的護士們發現的。一些信奉佛教的老年人經常在老人院裡抄寫佛經經文,并将其作為一種興趣。護士們發現,這些老人普遍顯得精神好、記憶力好。此後,日本東北大學教授川島隆太帶領研究生,對1000名老人進行了測驗,記錄了他們在做各種行為時的大腦血流量。研究人員以老人在做簡單的事情時為基準,大腦活躍時為正3,而大腦休息時則為負3,共分為11個等級。結果發現,老人們在寫佛經時,前頭葉和頭頂葉的活躍程度都達到了最高數據的正3。而過去普遍認為的,猜字謎等有利于預防癡呆的方法,在測試中并沒有取得較為理想的分數。
川島教授介紹,老人抄寫經文不僅能運動大腦,還是一種心靈撫慰,對于老人保持優良的生活态度有益。信佛教的老人在寫佛經前,都注意洗手、清潔桌面等,都是良好的衛生習慣。而寫佛經時,他們都比較集中精神,這是老人平時很少能出現的全神貫注使用大腦的情形。在心理上,老人感到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能保佑子孫平安,他們的内心感到充實快樂。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從各方面來說,抄寫佛經經文,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三、抄經的快樂
不久前,香港一些居士在捐款印經書的同時,還贈送稿紙及鋼筆,發起了信衆“抄經建塔供養”活動,對此我扪表示贊歎随喜。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抄寫經書的行為及其意義的。部分信衆存在過樣的看法:現在是什麼年代了?印刷業這麼發達,印幾千本經花不了多少時間,還用得着拿筆辛辛苦苦地去抄麼?這不是浪費時間嗎?抄寫的經書如果字寫得不好也是不莊嚴的。“我己捐錢印經書,這些功德都有了,所以我就沒有抄寫經書的必要了”等等。
我們在念誦佛經時,很多經書中都提到了抄經的功德,例如《妙法蓮華經》中就宣說:“讀誦受持、抄寫供養,此經具有無邊功德。”别的經中也有此類明示。在正法時代,也就是佛陀成佛弘法度衆之時,那時沒有印刷廠,大家都是用手來抄寫經卷流通供養利益大衆的。字寫得好不好看沒有關系,隻要懷着恭敬之心認真抄寫,卷面整潔,讓人一目了然即可。《普賢菩薩行願品》中“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此偈是說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時的典故。另外,《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也說道:“時颠倒女慶幸無量,削骨為筆,身肉支解,以血為墨,供給書人。”經中說的“颠倒女”即文殊菩薩。從中可見佛菩薩們是多麼重視抄寫經書。
其實,現在印刷業發達,但也不能徹底取代手工抄寫經書。一者我們在抄寫經書的時候,能夠邊抄寫邊深入思慮經中的含義,獲得的利益自是不可言說的。二者鍛煉我們的耐力。三者抄經使我們對法寶更生敬重心。誠然,我們在修行中捐款印經贈送與人的行為屬于财布施和法布施,這種功德是很大的。但若能發心親手抄寫經書,則功德無量無邊,是前功德無法比拟的。現實生活中一些用功修行之人取自身的血用來抄經,聞者無不敬重贊歎,他們這些效仿佛菩薩的行為,果報無量無邊,凡夫之人做到這點确實難能可貴,可謂“難行苦行”。雖然大多數人不能做出如此撼人之舉,但我們用墨水鋼筆抄寫經卷同樣能獲得殊勝的果報!抄經不是浪費時間,抄經是實實在在的一種修行方法,同樣可以利益廣大的衆生,也是報佛恩的一種方式。古往今來,很多高僧大德都書寫大量的佛經,這些是不争的事實。
以上所說可見,僅有單純的捐款印經之善舉是不夠的,條件具備時還有必要動手抄寫經書,既利自己更利他人。既然抄經的功德有如此殊勝,我們這些修行的佛弟子怎麼能不拿起手中之筆,去體驗一下這種修行方法呢?如果以菩提心攝受抄經行為,自然能感受到抄寫經書的快樂。
回向: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如入禅定,自在往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