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陰沉木的解釋
1、陰沉木的命名溯源:
陰沉木中的“陰沉”二字,指的是木頭存放的環境和狀态。
陰相對于陽,指的是木材存放的環境比較潮濕,不容易見到陽光。
主要形成在江河湖泊邊、沼澤地或濕地中,甚至是在水中。舉個例子,瀾滄江邊森林中的木材,由于水土流失、洪水和泥石流、雷擊或森林火災等,造成樹木倒伏或劈斷在水邊,而四季的自然環境變化,比如:枯水期和豐水期的轉換、河流的改道、濕地的演變,造成木材存放狀态時常改變。由于交通不便、人迹罕至,也不可能被運出産地。
自然環境惡劣,肯定不是人工幹倉、陽場保存的,這是“陰”字之來源。
“沉”相對于“浮”,沉是海拔以下,浮是海拔以上,顧名思義,陰沉,指倒伏甚至沉沒在水源地邊甚至水底。
2、陰沉木是按階段分類的
第一階段:陰沉木
從樹木倒伏的那一刹那,即為陰沉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可以辨别其樹種。比如金絲楠木陰沉木,杉木陰沉木等。。。 舉例來說,金絲楠木的陰沉料,由于樹皮和邊材的保護,内層心材未經氧化,金絲更為内斂,密度相對增大,樹脂被封閉,棕眼縮小,紋理淡化固化,顔色變深,再加上一般産在人迹罕至處,産量有限而交通不便,所以流通到大城市市場上的很少。
加之除掉外層皮料後,用材率低,所以更顯珍貴。(杉木陰沉木等其他種類同理。)
像這樣陰沉的金絲楠木仍然是軟木,物理性質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去掉外層厚皮後仍然浮于水或者半沉半浮。當初沉于水的原因是帶皮、體積大、木材維管束内含水量高等原因。
我們戶外活動時偶然可見河水中倒伏的木材,雖則沉水,但取心材做成珠子後仍然會浮于水,這是常識。
經過上百年甚至幾百年後,較粗的樹幹,外層逐漸被碳化,由外及裡變為陰沉炭化木,但一定時間内,内層樹種可辨,木材未發生化學變化。此時還可做樹種測定。也可加工取用心材。
将陰沉木扛出深山或老林的那些人是很苦的。
第二階段:陰沉炭化木
陰沉時間較長,我想應該至少是數百年後,樹脂和蛋白質等會被水中的微生物分解,剩下碳元素,之後的木材(嚴格說已經不再是木材)被稱為“陰沉炭化木”或簡稱“炭化木”。四川人稱他們當地産的這種木頭叫“烏木”。(因為看上去烏黑。就這麼簡單)。
需要注意的是,非洲有一種黑色的木材,伐後鮮料即為黑色,有棕色條紋,名為“條紋烏木”,注意這種木料是鮮料,跟四川的烏木有本質區别。
陰沉炭化木由于木質結構已經改變,基本隻剩碳元素,已經不可能做樹種鑒定。
可以認為随着時間流逝,大浪淘沙,無論軟木硬木,名木雜木,均被蕩滌幹淨,惟餘炭爾。
此時做C-14同位素測定,可以測出陰沉炭化木的大緻年齡,但不是很準确,我想,精确度應在百年左右。
陰沉炭化木密度較大,沉于水。但由于無大料,基本不可能制作家具,再說也很笨重,所以價值不高;
又因為色黑。而我國傳統上比較喜愛暖色調的木種如紅木,故而做手串等飾品也不很熱門。烏木性涼、重,佩戴于腕關節處作為手串,也不适合每天佩戴。
所以烏木主要用來做梳子,清熱敗火,有助于提神醒腦,刺激毛囊生長。這是陰沉炭化木或者烏木較為合适的,甚至是唯一合适的用途。
由于碳化後,即使是再珍貴的樹種也随着曆史的洪流沖刷殆盡,所以烏木也無法追溯當年的樹種,無法按質論價,時間的洪流把一切棱角磨平,黃鐘和瓦釜全部化為齑粉。所有樹種均流為一談。
第三階段:矽化木(木變石)
随着時間的流逝,經過幾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的存放,木材中的碳元素會被外圍的矽的氧化物所交代,産生化學變化,變成化石。完成一個從有機物到無機物的轉換。
矽化木或稱木變石,是木的化石的最主要分類。它保留着幾百萬年前的樹木紋理,又像玉一樣光滑,所以也稱樹化玉。
注:有一種名稱叫做“化石木”,這是錯誤的名稱,因為無機物化石早已經不是木了。即使他出現在百度百科上,也是錯誤的。正确的名稱應為“木化石”或“矽化木”“木變石”等。
特别說明:煤炭和石油:可以認為是埋藏進地層中的遠古木頭。因為接觸不到空氣,在地層中參與了地殼變動,形成特有的化石燃料。這個雖然絕對是老古董,但大家都知道,一噸也沒多少錢。是拿來當柴禾燒的
以上文章均是個人見解,基本沒參考任何學術資料。有不當之處歡迎您指出。但請僅做學術讨論。止于學術争論。多謝。但是我想說明的是:
木頭不是越重越值錢的。紫檀花梨的密度絕不是最大。更何況金絲楠木是軟木。木頭更不是越老越值錢。太老如煤炭者,那是柴禾。木頭的年齡相當于男人,太年輕則太嫩,老一點才有味,但太老就成了怪蜀黍了。
木頭更不是越黑或者越紅就越值錢。
紫檀的黑筋,黃花梨的疤眼,這都是歲月才能形成的。要是像速生楊一樣,還沒來得及過冬下場雪就成熟了,它有什麼黑筋!還沒來得及到驚蟄它就成材砍伐了,它哪兒來的疤眼!
木頭是否貴重,這個跟很多因素有關。其實您不用做什麼功課,您隻需到故宮博物院,看看明清皇室用的是什麼木頭,您就明白了!皇帝在這方面的見識比我們牛的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