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秋季幹燥 調養有方

秋季幹燥 調養有方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01 14:47:56

  秋天天氣幹燥,此時陽氣漸收,陰氣逐漸生長起來,萬物成熟到了收獲之時。從氣候特點來看,由熱轉涼,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随“長夏”到“秋收”而相應改變。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内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那麼秋季養生應該什麼調養呢?

  一、起居調養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研究人員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這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而秋天适當早起,可減少或縮短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于預防腦血栓病有一定的作用。

  二、飲食調養

  秋屬肺金,主收,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季宜收不宜散,所以,少食蔥、姜、辣味之品,适量多食一些酸味甘潤的果蔬。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幹燥及幹咳,聲嘶、皮膚幹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飲食上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芝麻、蜂蜜、秋梨、百合、銀耳、山藥、蘿蔔、蕃茄等。此外,在初秋,可以先用粥類等益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來調理脾腎,當到了暮秋便可以用肉類、魚類、禽蛋、大棗等來進行滋補,但不宜用過多肥膩的食物。

  三、精神調養

  中醫把人的精神情志活動概括于五神(神、魂、魄、意、志)和五志(喜、怒、悲、思、恐),并把它分屬五髒,即在五神中,肺藏魂;五志中、肺主悲(憂)。悲優情緒最易傷肺,而秋令時節,人們往往容易産生悲憂情緒,《壽親養老新書》說:“秋時凄風慘雨,草木黃落,高年之人,身雖年弱,心亦如壯,秋時思念往昔,動多傷感。”深秋時節,如遇上秋風秋雨不好的天氣,日照幾乎沒有,“褪黑激素”就會大量産生,會使人的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體細胞就會“偷懶”,人的心情自然就會低沉消極。預防減輕“秋愁”不良情緒,要起居規律,多參加體育鍛煉,秋雨連綿時要增加室内光照而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适當飲些咖啡,綠茶,吃些香蕉、巧克力等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境。

  四、運動養護

  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在鍛煉時,一方面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另一方面要針對季節特點進行自我鍛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收養的季節,運動量不宜太大,不宜劇烈,此時可逐步進行一些耐寒鍛煉,如登高、跑步、散步、打太極拳,以養神強身,提高肺髒的生理功能及機體的耐受能力,體質較好的人宜輕裝薄衣,并适量進行冷水浴,以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中醫素有“腎液為唾”之說,認為唾液的盈虧與腎的盛衰息息相關。用舌頭在口中攪動,待口中唾液滿時,嗽練三遍,分三次咽下,并用意念送歸丹田,再緩緩将氣從口呼出,呼氣時口唇微張,不要出聲,如此反複36次,稍停片刻,兩手握拳,左右各做三次,對預防秋燥大有裨益。

  五、保健防病

  季節更替易發舊病。研究表明,季節病的發病率,發作期均大有明顯的季節傾向,在季節交替是最易發生,如冠心病,腦溢血的發作以秋冬多見,支氣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時節發作,慢性腎炎、潰瘍病多發于11月至翌年3月。秋天患胃腸道疾病的人數往往會多于夏季,其原因有三:一是蒼蠅在秋季的活力不比夏日弱,凡是吃了被蒼蠅污染過的食品,人就容易因胃腸道感染而引起腹瀉;二是秋季天氣涼爽,人的食欲增加,加之瓜果大量上市,有的人就暴飲暴食,緻使胃腸負擔加重,功能紊亂;三是晝夜溫差大,易引起腹部着涼,或誘發結腸過敏,使腸蠕動增強而導緻腹瀉。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适度鍛煉可以使血液中白細胞介素增多,進而增強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滅病毒和癌細胞,并促使身體釋放使人興奮的應力激素,從而達到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目的。同時,運動時,出汗和血液循環加快可幫助身體将毒素,尤其是皮膚上的毒素排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