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十禮,又稱“合掌禮”,原是印度古國的文化禮儀之一,後為各國佛教徒沿用為日常普通禮節。泰國深受佛教文化影響,日常禮節中合十禮十分重要,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體現。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到佛教禮儀中了解關于泰國合十禮的步驟吧。
在泰國,行合十禮時,一般是兩掌相合,十指伸直,舉至胸前,身子略下躬,頭微微下低,口念薩瓦蒂。“薩瓦蒂”系梵語,原意為如意。遇到不同身分的人,行此禮的姿勢也有所不同。例如,晚輩遇見長輩行禮時,要雙手高舉至前額,兩掌相合後需舉至臉部,兩拇指靠近鼻尖。男行禮人的頭要微低,女行禮人除了頭微低外,還需要右腳向前跨一步,身體略躬。長輩還禮時,隻需雙手合十放在胸前即可。拜見國王或王室重要成員時,男女還均須跪下。國王等王室重要成員還禮時,隻點頭即可。無論地位多高的人,遇見僧人時都要向僧人行禮?而僧人則不必還禮。
合十禮分為3大類,即:跪拜式、下蹲式和站立式。跪拜式合十禮常用于平民拜見皇室、僧侶或皇室拜見僧侶;下蹲式合十禮為女性拜見長輩、老師或上級;站立式合十禮常用于同輩或同級間的行禮。
在泰國,站立式合十禮最為常見。根據合十時拇指位置的不同,站立式合十禮又分為4類,一是高位合十禮,拇指位于眉心,雙掌指尖位于額頭發迹處,常用于不便行跪拜禮情況下,平民向皇室、僧侶行禮時使用;二是中位合十禮,雙手拇指位于鼻尖,雙掌指尖位于眉心處,常用于晚輩向長輩、下級向上級、學生向老師行禮時使用;三是低位合十禮,雙手拇指位于下巴,雙掌指尖位于鼻尖處,常用于同輩或同級間行禮時使用;四是胸前合十禮,雙手合十置于胸前即可,雙掌指尖在下巴或以下,常見于長輩、上級等還禮時使用。
一般行合十禮時,有三點必須為施禮者所重視:
一是神态莊嚴。在向他人行合十禮時,允許施禮者面含微笑,亦可同時口頌祝詞或問候對方。但是,最佳的神态卻是神态莊嚴凝重。此刻嬉皮笑臉,擠眉弄眼,探頭探腦,手舞足蹈,或者随口胡謅是絕對不許可的。
二是鄭重其事。作為一種宗教禮節,合十禮在其施行之時要求鄭重其事。它的标準做法是:雙掌十指相合于胸部正前方,五指并攏,指尖向上,手掌上端大體與鼻尖持平,手掌在整體上向外側傾斜,雙腿直立,上身微欠,低頭。行禮之時,身體一般應當立正不動。不過,隻要不是疾步狂奔,在緩步行進時,亦可施行此禮。
三是敬意有别。根據傳統做法,在向别人行合十禮時,自己合十的雙手舉得越高則越能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然而一般情況下,在正式場合向别人行合十禮時,原則上不應使之高過自己的額頭,唯有禮佛之時,才将合十的雙手舉得較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