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7度暖爸
提起老實人,我們會腦補出一副憨厚老實的形象,我不反對讓孩子們都成為老實人,但堅決反對他們成為一個“老好人”。
這兩個詞有差别嗎?我認為:老實人在于本性老實、做事踏實、懂得遵紀守法與社會公德;老好人,是誰也不想得罪,看似左右逢源,其實咽下的苦隻有自己知道。
我相信你一定看過類似“此生做一個不好惹的人”這樣标題的文章,大概意思都是在說我們大可不必跟誰都讨好,就是忘記了讨好自己。其實,這也是想讓我們自己不要成為一個老好人。老實人,在遇到麻煩事情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忍耐,信奉“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的原則。
當然這并不是否認豁達的生活态度,隻是沒有抛開情境、他人,無法評判哪種生活态度更好,如果,從孩子的視角來看,他究竟是如何感受呢?
藥家鑫,這個名字我想你一定不會忘記。本來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卻被“老實”的藥家鑫演變成為了一樁殺人案。藥家鑫的父親,始終認為:男孩不能寵,還怕他以後給我惹事。是啊,他兒子平穩地上了大學,卻惹出了一樁攤上命的大事。
小學一年級,藥家鑫的同學逼着他背自己,不背就給一塊錢,他就背了。老師找他父親去,把對方孩子也叫來了,讓他父親處理。他父親:想着孩子玩嗎,小事沒必要太計較,背就背一下。中學裡有同學打藥家鑫,按着他頭往牆上撞,他害怕父母說他,不敢說,又不敢去學校,害怕那個學生在欺負他。
我們能說藥家鑫處于這兩個情境中,沒有攻擊性嗎?一定不是的,他認為自己隻能選擇忍受,因為他無論做什麼可能都是錯的,都是不被支持的。藥家鑫父親又何嘗不是在向兒子表達一種豁達的态度,更期待自己的兒子要聽話,成為一個不惹事的老實人,但是他卻忽略了藥家鑫自己的感受。
我認為,每個人都有攻擊性,都有在各種關系中維護自己的底線和原則,隻是有的人底線高,有的人底線更低而已。善于隐忍的人,也隻不過将不滿藏在了心底,沒有表現出來罷了,并不能說明他沒有維護自己底線和原則的攻擊性。
為什麼孩子會失去攻擊性?
第一,父母親要求孩子要聽話、乖巧,甚至是“提線木偶”式的控制。因此,孩子不敢表達與父母不同的想法。害怕自己因為表達不同的想法,而産生攻擊性,激怒父母。
第二,當孩子受到挫折(欺淩、學習、人際等多方面),我們無法接納、孩子的情緒,隻是一味強調孩子對于挫折的耐受度和迎難而上的勇氣。讓孩子失去了自認為可以依仗的“靠山”,隻能自己消化委屈,認為自己是沒人支持、認可的,孤立無援的。
第三,父母親的言傳身教。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有意無意地在談話中透露出對某人、某事的不滿,卻又不敢表達自己的攻擊性,孩子學會了隐忍。
表面風平浪靜可能内心早已驚濤拍岸
隐忍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動的、不得已的隐忍,就像我們常說:别惹老實人,老實人不好惹。那是因為沒有人知道老實人會在哪一天将自己所有的隐忍全部爆發在某人、某事上。我們常說的老實人,在我看來,更像是個老好人。
所以,讓孩子帶點鋒芒吧!家,是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勢力範圍”,如果一個孩子在家中都不敢表達,出門在外,失去了父母的庇佑會變得唯唯諾諾。你可不能指望孩子在你面前是一隻人畜無傷,乖巧聽話的“小綿羊”,出門後變成勇猛無畏而又堅強的“獵狗”。
結語: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方式,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孩子在社會、學校環境中與他人的關系建立。所以,請教孩子做一個有底線、有原則的老實人,而絕不是老好人。
分享出去,做一個價值的傳遞者!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