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公室裡忙碌N 小時, 你焦慮嗎? 信息爆炸競争加劇的時代,和男人一樣沖在職場最前線的女性所受到的壓力直線增加, 平添不少職業“ 心魔” 。來一個一個克服它吧!
齊加尼克效應
所謂“齊加尼克效應”,指的是因工作壓力導緻的心理上的緊張狀态,源于法國心理學家齊加尼克的一次實驗。齊加尼克将自願受試的白領女性分為兩組,讓她們去完成20項工作。在工作期間,齊加尼克對其中一組進行幹擾,使其無法繼續工作而未能完成任務,而另一組則不受幹擾順利完成工作。結果顯示,雖然所有受試女性在接受任務時都有一種緊張感,但順利完成任務者緊張感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務者緊張狀态持續存在,她們的思緒總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擾,心理上的緊張壓力難以消失。
防治對策:
知識信息量的驟然增加,導緻人們工作節奏日趨緊張,心理負荷日益加重,加上腦力勞動又是以大腦的積極思維為主的活動,而大腦的這種積極思維又是持續而不間斷的,故白領階層最易與“齊加尼克效應”結緣,且緊張感也往往是持續存在。“八小時以外”,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會像影子一樣糾纏着你……
學會緩解心理上的緊張感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心理學家開出的處方是:
1.充足睡眠;定期進行鍛煉;堅持平衡膳食,吃好早餐;适量吃一些巧克力或者你平日裡喜歡吃的東西,振奮一下精神;
2.約一個和工作無關的朋友去喜歡的地方喝一場下午茶,暫時遠離煩心事,能讓你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
3.不要委屈地忍着那一滴眼淚,哭泣可以發洩掉壓力在體内留下的有害化學物質。不過面前最好有一個能聽你說話的女性朋友或者家人,否則哭後一個人時孤寂感會更強烈,不利于緊張和焦慮的排解。
信息焦慮綜合征
29歲的林是外企的市場經理,每日都生活得情緒高漲飽滿,但這半年她卻時常感到頭昏惡心、失眠焦躁、乏力痛經。去醫院看了看,檢查結果顯示她的身體健康無比。這是怎麼了?林有點無所适從。
防治對策:
處在信息中心圈的人最易得這種心理焦慮症。最早提出這種綜合征概念的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部的孫彼得教授,他發現在信息爆炸時代,人們的工作效率極快,對信息的吸收量成倍增長,但思維模式還沒有相應調整,尤其是女性,難以接受如此大量的信息,由此造成一系列自我強迫與緊張,出現類似于精神病學中焦慮症的症狀。
這些女性多在25~40歲之間,擁有高學曆。每天連續上網、查閱資料、讀書寫作、批閱文件、看雜志報刊,常會突發和林一樣的心病。不過這種心病不可怕, 隻要女性能意識到這種症狀的原因,并正确治療,完全可以有效地緩
解焦慮症狀。
1. 每天保證充足睡眠,睡前2小時輕度鍛煉30分鐘;生活規律化,調适心态,保持情緒穩定樂觀;
2.每天接觸的信息量要予以控制,工作、學習列出計劃,不要随意打亂;每天飲水2500毫升以上,少喝濃茶與咖啡,同時戒煙忌酒;
3. 除了這些生活習慣上的改善,你要做的是,讓自己冷靜下來,知道信息是屬于全人類的,你沒有必要一個人都扛在身上藏在大腦裡。不知道某些信息,不擅長做某件事情,是正常的。
電腦狂暴症
Jessica在資料室工作,每天與電腦資料存儲、數據統計和信息識别打交道。一開始,她對電腦可謂一往情深,但漸漸地就産生了厭煩與苦悶。如是2年後的某天,心情不好的她竟将鍵盤、鼠标摔得粉碎。夫君多次好言勸慰,但效果甚微,不得不與妻子一道走進了心理診室。心理醫生的診斷是:電腦狂暴症。
防治對策:
長期使用電腦者對電腦産生依賴性,一旦電腦出現故障,會出現沮喪、焦慮,這是近年來出現并且趨勢緩緩增加的一種心理障礙。主要表現是:向電腦或他人發洩無名火,拔掉電源插頭,甚至将鍵盤扔往窗外,嚴重者可出現暴力行為而毀物傷人。心理學家的分析是:人失去了對電腦的主宰能力,下意識地被習慣性的電腦習慣所控制,這便是導緻電腦狂暴症的深層心理原因。
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發生變化後,要善于自我調節,使之恢複正常。
其次,學會多樣化的工作方法,減少對電腦的依賴。
最後,正确對待電腦故障,要明白電腦隻是一個人工制造的機器,不可能不出問題,應積極檢修,而不是空發脾氣或采取毀壞行動。公司的IT人員維修時速度和進度緩慢?就任他緩慢去吧。
職業性煩躁症
原先是大學碩士生導師的Angel,後來評為教授後被調到辦公室不再任課。自從工作變換以後,她的心裡就覺得不舒服,成天和一些繁雜的人際關系和資料數字打交道,心裡總是覺得沒有意思。一上班就煩躁不安,與其他女同事鬧别扭。一下班情緒就好了,無論是參加派對、做家務、帶寶寶都喜滋滋的。
防治對策:
從所叙述的情況來看,Angel的情況是一種近年來多發的心理疾患——職業性煩躁症的傾向。
引起“職業性煩躁”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點:一是主觀上厭倦現職,卻不能調适心理去适應;二是自身條件與能力不能适應現職,卻又缺乏進取精神;三是和工作中的同事人際關系緊張,卻又不能主動去改善。除了這三點外,工作單調、環境惡劣、空氣污染等都可能誘發或加重煩躁。“煩躁症”傾向會引起内分泌紊亂而緻抗病能力減弱,讓再優雅的女人都顯得疲憊不堪,進而導緻工作效率下降、容易出差錯或事故。
對付這種因職業改變而誘發的焦慮傾向,隻有兩個辦法:非留即走。
1. 調适心理,積極去打破新工作裡的障礙,多認識新朋友,多接觸新環境,以讓自己盡快去适應現職;
2. 認真地在白紙上列出:現在的工作對你的重要性、它的優勢和劣勢,你的愛好,和你所能找到的其他工作。為了避免自己的思維有盲區,你可以和家人一起分析。有時候,我們因為各種原因和自己對未知的恐懼,而勸說自己留在現有的行業裡。但是,為了一份不喜歡的工作,眼看自己的生活和情緒被折磨而猶疑不決,很浪費自己能量。“心不在處,不可謀生。”做一份自己所喜歡的職業,上班是件每天早晨想起來會覺得有些淡淡滿足的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