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去做胃鏡,醫生給他發了一個注意事項,他跟我聊天說,第一個要空腹8小時以上,跟做體檢一樣,他總覺得有點不安,整個胃裡空空的捅根管子,别穿孔了。我告訴他,胃鏡就是要看食道、胃壁有沒有異常的變化,如果胃裡有食物,胃鏡進去以後,可能不僅看不到胃壁的情況,反而增加傷害胃壁的幾率。
我問她為什麼做胃鏡,她說老爸老媽都有胃病,表哥患胃癌多年,她擔心有家族史。她說害怕做胃鏡,問問我有沒有什麼簡易檢測胃癌的方法,比如特有的症狀等等。
我說,這個真沒有。
胃癌在初期可能沒有症狀,即使有症狀也可能跟普通的胃病相似,比如有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等,很多人會認為是沒吃好東西,睡覺涼到肚子了等等這類的問題,不會想到是胃癌,等問題嚴重或者胃部異常長期持續出現,患者去醫院檢查,往往已經進入晚期,甚至出現轉移,此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治療時機,所以針對胃癌,預防和及早發現很重要。
胃癌在各國的發病率有所不同,總體來說,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下降的趨勢,這跟檢查和治療手段的發展有一定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對于胃癌的病因了解較為明确(我們後面會提到幽門螺旋杆菌)。
不過各國呈現較大的差異,其中在亞洲發病率要比歐美高出很多,考慮原因也是比較多的,但主要跟飲食習慣和飲食方式有關。因為在較發達的國家中,對于食物的保存、抗氧化等方面較為先進,而且食物種類豐富,避免了亞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質對于胃腸的影響,這都有助于降低胃癌的發生;另外在我國等一些國家,分餐制不是很流行,增加了幽門螺旋杆菌的傳播,這也可能導緻胃癌發病增加。
從流行病學的數據來看,環境影響對于胃癌的發病有明顯的效果,比如從高發病率的地區移民到低發病率的地區,那麼對于胃癌的發病來說,這些人不會有明顯的下降,但他們的子女後代,融入到當地社會後,發病率會出現較大的下降趨勢。
幽門螺旋杆菌是1983年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發現的一種菌類,也是目前唯一一種能夠在人胃中能夠存活的微生物。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将感染幽門螺旋杆菌列入一類緻癌物清單中。
幽門螺旋杆菌目前研究認為是造成腸胃蠕動異常的主要原因,并且進一步會損傷胃壁,出現炎症,長期導緻胃部癌變,幽門螺杆菌會通過唾液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也可經糞口傳播,在不發達的國家中,食物和水更容易受到污染,從而導緻了幽門螺杆菌感染率的升高。
幽門螺旋杆菌之所以能夠存活于胃部,主要是靠自己的一個手段,那就是産生尿素,尿素能夠跟人體分泌的胃酸進行中和,這種情況下幽門螺旋杆菌能夠在胃部繼續生存,同時也改變了胃内環境,增加胃部的不良刺激。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通過尿素呼氣檢查來确診,目前主要是碳13和碳14的檢測方法。
對于幽門螺旋杆菌的治療,目前也是成熟的方案,一般采用四聯抗生素療法,連續服用14天,能夠根治幽門螺旋杆菌的感染,從而避免進展到胃癌的情況。
胃癌有多種,但大部分都是腺癌
臨床上,醫生會根據惡性腫瘤分化來源的細胞不同,将胃癌分類,這樣有助于治療和了解疾病的預後,一般來說會分為腺癌、淋巴癌、胃腸間質瘤、惡性平滑肌肉瘤等,不過其中九成以上的是腺癌,當然腺癌中也會有一些具體區分,我們下次有時間再具體談。
說到這裡,我們應該可以談胃鏡檢查了,因為這是目前針對于胃癌的主要的直觀的檢查手段之一,那麼,什麼時候去做胃鏡就顯得很重要了。
什麼樣的情況要做胃鏡?有人會問,是不是隻要有胃部不适就應該去做胃鏡檢查呢?這個是沒必要的,如果都如此有點過度醫療了,而且胃鏡檢查也算是一個小型手術,動不動就做,會增加損傷食道和胃壁的風險,那麼什麼情況下做胃鏡呢?
1、出現持續性的上消化道症狀,一般超過3個星期以上;
2、自知有胃不适,并且經過治療後,上消化道的症狀沒有緩解;
3、長期出現胃食道逆流的情況;
4、消化道經常性出血,有黑便,或者無名原因的出現貧血;
5、懷疑自身有腫瘤或者消化道潰瘍,認為有上消化道狹窄的問題;
6、50歲以後出現明顯的上消化道症狀;
7、有家族史問題,近親有多人出現胃潰瘍、胃癌的情況;
8、胃潰瘍、胃癌治療後的檢查等等。
當然,即使沒有以上的情況,但如果去醫院醫生考慮病情,或者排除疾病,也可能會讓患者進行胃鏡檢查,這時候需要患者配合,盡快找到疾病原因,以防疾病進展。當然,如果有顧慮,患者可以跟主治醫生進行評估,避免出現風險。
做胃鏡,有哪些準備工作?過程如何?1、空腹:
做胃鏡前有一些注意事項,首先要至少空腹8小時,我們前面說了,是為了有良好的視野,更好地觀察胃壁的情況。
另外進行胃鏡檢查時,如果有食物因嘔吐進入肺部會有患吸入性肺炎的風險,所以必須空腹。
至于飲水的問題,研究認為檢查前兩小時服用200ml左右的清水,一般不影響檢查。
2、服用消泡劑:
服用消泡劑主要考慮是減少胃内的氣泡,便于觀察。
3、減緩胃腸蠕動:
主要是通過抗乙酰膽堿類的藥物減少胃腸蠕動,便于胃鏡的觀察,減少損傷風險,不過這類藥物可能有口幹舌燥、心跳加速的副作用,一般人不用擔心,但有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或者心髒病的患者,需要告知醫生。
4、左側卧:
主要是防止嘔吐物進入氣管,醫生會請受檢者以左側卧,同時也是配合醫生的方向把内窺鏡放入檢查。另外,在做胃鏡的過程當中,盡量用鼻子吸氣、嘴巴吐氣,避免做吞咽的動作,否則吸入肺部可能會引發吸入性肺炎。
一般來說,做胃鏡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有腫瘤,醫生會考慮做活檢,同樣如果是胃炎也會活檢,看是否有幽門螺旋杆菌的感染問題。
胃鏡之後要注意什麼?
無痛胃鏡采用局部麻醉藥,在檢查做完之後還會持續一陣子,因此在檢查後一小時禁止喝水或是吃東西。
如果有做活檢,禁食的時間可能還要再增加。
回家後,如果出現發生嚴重的腹痛、吐血,或是排出黑便要盡速向醫生報告或是去醫院急診,這有可能是極少出現的胃鏡的并發症,比如說是胃部的穿孔、出血等。
#謠零零計劃# @頭條辟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