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個人而言,退休後的生活保障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就需要努力工作,按時足額繳納社保,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打算。
假如4年後就要退休,這時單位突然拿出來60萬給我來買斷工齡,是否該同意?事實上,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清楚什情況下适合買斷工齡。
要知道選擇了買斷工齡,也就意味着在買斷工齡後,沒交完年限的社保費要自己承擔。所以要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該買斷工齡?
一、什麼是買斷工齡?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買斷工齡”。“買斷工齡”誕生于國内改革開放初期,是國企用來安置超額職員的一種方式。因為那個時候市場化環境尚未真正建立完善,私企寥寥無幾,國有化企業依舊是人們就業的主要選擇。
而與此同時,社會保險保障制度也尚不完善。在安置企業富餘的職員時,企業會根據該職員之前在企業中工作的時間、薪資情況、工作崗位等情況來支付一筆錢。這筆錢的本質是作為企業與職員解除勞動關系、遣散安置的補償金。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買斷工齡”呢?“買斷工齡”屬于國家勞動用功制度的改革措施,建立和實施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勞動力價值。在改革開放之後,國家發展建設如火如荼,私營企業開始逐漸有了生根發芽的土壤。
而對于“鐵飯碗單位”國企來說,也是時候為提高效益來對職員們進行新的組織安排。優化人員結構,帶來的結果不可避免地要精簡人員。那麼要如何安排被精簡掉的職員呢?畢竟他們需要生活,沒有了工作也就等于沒有了收入。
基于多方面的考慮,發放員工遣散補償金的“買斷工齡”出現了。那麼今天所說的“買斷工齡”和社保究竟有啥關系?
很多人都好奇,現在社會保險保障制度要比從前已經完善很多了,這個所謂的“買斷工齡”與社保之間有什麼聯系嗎?因為對于在企業中工作的人員來講,“買斷工齡”與社保其實都和大家息息相關。
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的是,一旦選擇了買斷工齡,也就意味着以後自己的所有社保都隻能由自己繳納。你曾經工作過的企業将不再為你繳納社保。就像前面所講,“買斷工齡”就等于自己和企業已經解除了勞動關系,企業自然也就不再為你承擔社保中企業承擔的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自己承擔所有的社保費,那麼每月繳納給人社局的社保費要比原來上班的時候貴不少。就像本文主題所說,假如在自己臨退休前的時候選擇了買斷工齡,那麼直到可以領取社保的時間之前,自己需要給自己繳足剩餘4年的社保費。
那麼這樣來看,想必大家已經知道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該選擇“買斷工齡”了吧?
看自己是否合适買斷工齡,關鍵在于看選擇哪種方式對自己更劃算。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對于經濟補償金的規定可知,經濟補償金是要根據勞動者在單位中的的工作年限來計算。
法律中明确指出,補償金的計算方式,勞動者工作滿多少年,就将其每月工資乘以相應的數字。其中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則按照半個月的工資情況來計算金額。
假如自己工資每月有15000元,工作了整30年,在自己還剩4年退休的時候,選擇了買斷工齡。就相當于自己接受了45萬元的經濟補償費而放棄了72萬元的收入,顯然是不合理的。
同樣的道理,如本文開篇所提到的60萬,算下來相應的薪資就是每月20000元。那麼在自己還剩4年退休的時候,選擇了買斷工齡,就相當于自己接受了60萬元的經濟補償費而放棄了96萬元的收入。當然更是非常不劃算的。
看到這裡,你是否知道該怎麼做選擇了呢?
小結通過上述對“買斷工齡”的了解,以及其與社保之間的關系,想必已經清楚自己在面對此類選擇問題的時候,該如何進行選擇了。其實不管是選擇要60萬買斷自己的工齡,還是選擇不買斷,繼續上班繳社保,都沒有絕對的對或錯。
重要的在于,要看自己的情況選擇哪個更合适。最後想問下,你有會選擇一次性拿走60萬買斷工齡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