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能力是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能力是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3 17:54:53

能力”這個概念,人們經常運用它,卻說不清它到底是什麼,也無法測量它。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斯坦伯格說:

幾乎沒有一個心理學概念,像智力這一概念那樣,如此廣泛地被人運用和接受,同時又如此難以捉摸 、令人困惑。

正是由于能力無法測量,教育隻能以成績代替能力去評價人才,其結果就是應試教育中“唯成績論”的現象。

筆迹學建立了一個新的範式,給“能力”下了一個可操作性的定義。本文就來介紹一下。


目錄
  • 傳統心理學對“能力”的定義
  • 筆迹學對“能力”的定義
  • 為什麼從筆迹中可以測量“能力”?
  • 将“能力”作為人才評價機制的優勢
  • 各種能力的筆迹圖片
  • 一個綜合案例
  • 各種能力的定義和訓練方法

1,注意力;2,邏輯思維能力(含時間規劃能力);3,速度;4,應變與變通能力;5,心理承受能力;6,人際融合能力;7,感知力;8,創造力;


傳統心理學對“能力”的定義

在心理學中,能力歸屬于心理特征,它的定義是:

能力:完成一項目标或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

這個定義很抽象,也不易操作測量。

心理學中還有幾個與“能力”相似的概念,如“執行功能元認知智力技能(點擊查看百度百科)”。了解後就會發現,它們都是“能力”的概念“在某個方面的影子”,并不是我們心中所想的能力。

至今,心理學提出的各種智力理論和能力測試技術都不太實用。在知乎和百度上搜索“什麼是能力?”,很難找到滿意的答案。

因為能力處于人的“潛意識”層次,不容易研究。引用一個常見的比喻,人的整個意識是一座冰山,水面上部分的屬于“意識”(對應思想、觀念等),水面下的部分屬于“潛意識”(對應能力、人格等)。

能力是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到底什麼是能力)1


筆迹學對“能力”的定義

筆迹學給“能力”下了一個“可操作性”定義。

能力:一種源自“潛意識”的心理能量,它與筆迹中的相應特征同步表現。

通過一個“模仿筆迹”的小實驗,我們很快就可以“感受到”什麼是能力,也能“測量到”自己的能力水平。

能力是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到底什麼是能力)2

(上)吳軍本人的筆迹,(下)模仿的筆迹,1-模仿得較好,2-3-4-模仿得較差

圖的上半部,是《浪潮之巅》作者吳軍博士的兩份簽名,流暢,穩定,沒有停頓和顫抖,表明了“極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吳軍畢業于清華大學,是前Google研究員、作家等。)

通過模仿他的簽名,我們就能直觀地理解“筆迹特征”與“邏輯思維能力(多種能力之一)”的相關性。

  • :模仿時,一定要同時保持“穩定、連貫、速度”三個變量的質量,缺一不可。

圖的下半部,是幾份模仿的簽名。

第一份模仿的比較好,後三份就差一些,缺失了某些變量。比如,4号的連貫性不錯,可是速度過慢,這相當于犧牲了書寫效率,換取了連貫性,顧此失彼,不能算能力強。

我們不僅可以從筆迹中(觸覺通道)感受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從語言中(語言通道)感受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閱讀吳軍博士的著作時(如《浪潮之巅》),我們會從文字中感受到他超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後文會介紹每一種能力的訓練方法。

順便說一下,有的中學老師要求學生一筆一劃地寫字(不連貫,筆筆斷開),因為字迹工整有利于提高卷面成績。但是,這樣會降低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我們建議,在平時書寫時,中學生不要刻意避免連筆,大學生有意地增加連筆,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成績。在考試時,盡量寫得工整一些。我輔導過一些學生,在放棄筆筆間斷,轉為連筆書寫後,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成績都提高了。


為什麼從筆迹中可以測量“能力”?

測量原理:在書寫時,人的“意識”要首先負責文字的内容和結構,即,意識負責把字寫“對”。而其他的非約束性條件(如前文提到的“速度、穩定、連貫”等變量),意識則無瑕顧及,隻能由潛意識負責,即,潛意識負責把字寫“好”。當然,這個“好”是相對的,與個人的能力水平有關。于是,我們從這些由潛意識主導的變量中,觀察出潛意識的能量水平,也就是每個人的能力。

低水平的書寫者,無法高度地模仿出高水平書寫者的筆迹,原因在于

筆迹中存在10個變量,在短時間的書寫中,每個變量僅持續若幹毫秒。人的“意識”無暇并行地處理多個變量,隻有“潛意識”才能處理。低水平書寫者的“潛意識”能量不足,不能同時照顧到多個變量,難免顧此失彼。這種想寫又寫不出來,心理很疲勞的感受,可以用“心有餘而力不足”來形容,其實就是“意識和潛意識的不協調”。人的短期行為(筆迹)與長期行為(能力)具有相似性。邏輯思維能力弱的書寫者,在寫字時,很難寫出連貫的筆迹,在寫文章時,也很難寫出連貫的篇章。

再舉兩個例子:

  • 練習書法時,我們能明顯地感受到這種“意識和潛意識不協調”的現象。初學者從“意識上”非常想把字寫好,但是無論如何努力,都達不到書法家的水平。因為筆迹牽涉的變量太多了,顧了形,卻失了意,總有一些變量表達不到位。
  • 小學老師經常讓家長給小學生的試卷簽名。為什麼小學生很難模仿家長的簽名呢?也是因為潛意識裡的能力不足。小學生的筆迹特點通常是,連貫性不足,表明邏輯思維能力低;方向一緻,表明性格單純透明。心理不成熟的小學生,很難模仿出成年人的筆迹。

除了用“連貫性”測量“邏輯思維能力”,我們還可以用“穩定性”測量“注意力”,用“過渡-均勻性”測量“時間規劃能力”,用“筆迹速度”測量“思維速度”。具體參考後文。


将“能力”作為人才評價機制的優勢

現在很多教育機構都在談論“能力”,似乎任何一個名詞後面加上“能力”兩個字,就可以包裝出一種新的概念。

例如,某在線教育機構的招生海報上說,要通過繪畫課程全面提升“畫面設計能力和思維跳躍能力”,我猜測,他想表達的可能是“繪畫技能 創造力(含打破常規的應變與變通能力)”。

他們理解的“能力”,其實包含了“知識技能”的概念。

知識:人類對物質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結果總和。能力:完成一項目标或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技能:個體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動作方式或智力活動方式。

它們的區别是,知識和技能,都依賴于某個科目,不易遷移。

而能力可以不依賴于特定科目,它處于最底層,最有可遷移性。

知識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礎,但隻有那些能夠廣泛應用和遷移的知識和技能,才能轉化成為能力。能力不僅包含了一個人現在已經達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個人具有的潛力。一個能力強的人往往付出較小的代價就能獲得知識和技能;而一個能力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較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樣的知識和技能。在教育工作中,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且要關心他們的能力發展,并促使其将知識與技能轉化為能力。如果認為知識、技能等于能力,就可能導緻隻關心知識掌握而忽視能力發展的錯誤傾向。(《普通心理學》彭聃齡P451)

在信息時代,測量能力對實現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 在古代,知識更新緩慢,人們的工作比較固定,學校教育以灌輸知識為主。因為,掌握了足夠的知識,就足以應付确定的工作。
  • 在現代,知識更新很快,人們面臨越來越多的不确定性。“能力”擅長應付不确定性的工作。

從前,素質教育之所以被應試教育打壓,就是因為缺乏一套客觀的評估體系。有了測量能力的方法,思路便豁然開朗。我們可以把教育的重心,從“知識”轉向“能力”。


“測量能力”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1,可變性、連續性、同步性

能力是連續變量,也可細分為很多等級。訓練提高能力的同時,筆迹中相應的特征也會改善。

應用:有了測量能力的技術,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訓練某種能力。老師、家長、學生三方,都可以通過可視化的效果,及時取得反饋,調整教育方法。

2,穩定性、短期難以提高

能力是穩定的特質,變化周期以“月或年”為單位。如果被試者有意集中心理能量,可以小幅提高某種能力,但是非常疲勞,難以持久。

應用:作為一種人才評價機制,筆迹難以僞裝。書寫者無法寫出高于自身綜合能力水平的筆迹。

面試”的低效率之處在于,參加面試時,被試者難免會包裝自己,幹擾面試官的判斷。在日常工作中,被試者回歸本色,無法保持“亢奮”的狀态。

3,因材施教、發掘潛力:

有了“全面的測量技術”,就能實現“因材施教、揚長避短”的個性化教育理念。

應用一個人在其“優勢能力”方面更有“潛力”。在“潛力”方面,學生從“要我學習”變成“我要學習”,師生的關系更融洽,教育的效率也更高。而各科“齊頭并進”的教育,不僅壓抑個性,也容易埋沒人才。

考試”的低效率之處在于,由于形式比較單一,有利于“勤者”,而非“能者”。即,“大量刷題的低能力者”成績可能比“高能力者”好,“能力均衡者”的綜合成績可能比“偏才者”好,這也是教育内卷化的根源。


各種能力的筆迹圖片

本文内容,引自《筆迹觸覺與心理》一書,該書共有8種能力:1.注意力、2.邏輯思維能力、3.速度、4.應變與變通能力、5.心理承受能力、6.人際融合能力、7.感知力、8.創造力。

下圖簡介8種能力的“含義、相關變量、教育價值、相關職業、案例圖片”。

能力是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到底什麼是能力)3

8種能力,1-4

能力是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到底什麼是能力)4

8種能力,5-8

需要注意,能力不是“有和無(1和0)”兩種狀态,任何人都有一定的能力,隻是程度的區别。

假設滿分是100分,在下面的案例中,左側能力強的,在80分以上;右側能力弱的,在20分以下

(順便提一句,用計算機可以從筆迹中測量這些能力,供有興趣的朋友研究。)


一個綜合案例

下面是一個大學生的筆迹案例,男,20歲。圖中的“永安”兩個字是手寫漢字的平均尺寸,坐标尺間隔5mm,上面的字是原始尺寸,下面的字是放大尺寸。

我們評估了他的性格和能力,并建議他“揚長避短”地訓練自己的能力。

能力是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到底什麼是能力)5


各種能力的定義和訓練方法1.注意力

注意力與學習成績的關系非常密切。很多學生受到注意力不足的困擾。

下面的回答介紹了一種測量和訓練注意力的方法。「總是習慣性走神,胡思亂想,學習時很難集中注意力,怎麼辦?」

2.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對外表現為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社會動物》一書中說,“潛意識學習的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模仿來完成的。

通過模仿“邏輯思維能力”的人的筆迹和文章,我們可以迅速的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怎麼判斷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強?」

「怎樣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3.速度

有些人為了把字寫得好看,很慢地寫字。其實,字好看不意味着能力強,速度慢卻能夠降低能力,實在是得不償失。他們後來加快了寫字的速度,思維和學習效率也提升了。

下面的回答解釋了速度智力的關系。

「反應慢的人如何讓自己思維變得更加敏捷?」

4.應變與變通能力

應變與變通能力,對應于思維的靈活性,它是解決理工科問題的良好素質,有利于數學、物理、化學成績。

「怎麼測量和訓練一個人的随機應變能力?」

5.心理承受能力

從心理承受能力“強和弱”的幾種因素,分析如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從“筆迹”測量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6.人際融合能力

人際融合能力,是社會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的重要成分。

「如何判斷和提高一個人的人際交往能力?」

7.感知力

感知力,與文科學習成績關系密切。優秀的藝術家、戰略家都具有豐富的感知力。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感知力?」

8.創造力

創造力是由“邏輯思維能力,應變與變通能力,感知力”組成的。

「從“筆迹”測量和提高“創造力”」


以上,引自我寫的《筆迹觸覺與心理》。

您的贊同和收藏,會讓我知道這篇文章的價值。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