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父母應該學會怎樣和孩子說話,怎樣準确地向孩子傳達出内心的意思、願望,使孩子能夠及時知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蘊含的關愛和善意,減少由于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子女的抵觸情緒。因為,有時候父母的無心之言,卻傷害了孩子。
無心之言一:“你怎麼越大越……”
如果一個四歲的孩子總是無法在座椅上保持安靜,那是因為他隻有四歲,總要經曆固執、淘氣、自我為中心等階段,這是成長的必經階段。但是父母卻很容易因此對孩子大喊:“你怎麼越大越不聽話。”
給父母的建議:在你忍不住要責備孩子時,請用一些比較有同情心的句子來開頭,例如“我知道你不高興,但這樣的事情總是難免要發生的。”
無心之言二:“别跑,會摔跤的”諸如此類的警告
父母這樣說其實是在向孩子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你肯定他一定會摔跤的。對于一個正在努力走向獨立的孩子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打擊。而且,當你的警告一次次地沒有變成現實,孩子也會慢慢對你的建議表現出不以為然。
給父母的建議:可以采用更好的說法,例如“出去玩之前一定記得把鞋帶系好”這樣具體的指導。
無心之言三:“我隻是逗你玩兒”
你或許認為,跟孩子開個玩笑可以培養他的幽默感,但是孩子天性單純,他們可能真的相信你的話了。
給父母的建議:對孩子,不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實際是侮辱的話表現有趣,有些話你不是認真的,就最好不要跟孩子說。
無心之言四:“你怎麼就不能像人家某某那樣呢”
父母諸如此類的話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像個二等公民,同時還可能導緻對其他孩子的仇視。你越是跟孩子說他不如别人好,他就越相信自己不夠好。
給父母的建議:寬容地接受孩子的缺點和不足,然後鼓勵他向一個最适合他的方向快樂地成長。
無心之言五:“我剛才是怎麼跟你說的”
這種帶着一點點嘲諷口氣的問題,實際上是一種指責。
給父母的建議:如果你真的想因為孩子沒有做到你的要求而指責他,不如明白地說:“我很不高興,因為我都跟你說過三次了。但我再告訴你一次,把不玩的玩具放回盒子裡去。” 這樣的方式,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一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