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差如何有效溝通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差如何有效溝通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11 15:38:28
講述人:周老師 心理醫生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差如何有效溝通(别人家都是為孩子不學習發愁)1

她叫曉茹,是一名高一學生。她說,這次月考剛過去幾天,她又特别盼望考試,如果幾天不考試就覺得煩躁、空虛。而且這次月考,她考了班級第六名,感覺自己很失敗,以前每次都是全班第一名的。

班主任老師說,曉茹學習非常用功,也注意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經常考全班第一名,但她對此很不滿意,經常發誓一定要考全年級第一,甚至全市第一。聽說同學們給她起了個雅号叫“學霸姐”。

曉茹媽媽說:“曉茹從小就喜歡讀書學習,特别是中考之前,每天晚上學習到淩晨一點多,早上五點多就起床讀英語了。我勸她注意休息,但怎麼勸都沒用,她太愛學習了,不這樣做她就非常焦慮。孩子愛學習是好事,而且初三學習緊張是正常的,所以我也沒太在意孩子的做法。

沒想到上了高一之後,她還如此拼命,甚至中考之後放假她也不出去玩,她說要‘快鳥先飛’,趁假期先把高一的知識學好,保證自己在學校取得好成績。

當時我就想帶她去看心理醫生,但是她爸說,人家都是為孩子不學習發愁,哪有因為孩子愛學習找醫生的?我因此也打消這個念頭,沒想到這孩子越學越入迷。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差如何有效溝通(别人家都是為孩子不學習發愁)2

到了高一之後,她要求自己每天必須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放學的路上與同學交流的也是學習問題。她還隻與比她學習好的同學交朋友,目的不是為了互相幫助,而是千方百計打探别人的學習方法,想辦法超過别人。

她現在學習幾乎達到了亢奮狀态,連走路、吃飯、上廁所都不想浪費時間,口袋裡裝着速記本,不是背英語單詞,就是背公式、定理。她的身體也越來越瘦弱,我真怕她有一天會垮掉,但是我沒法阻止她學習啊!”

曉茹告訴我,她現在感覺生活的意義在于學習和考試,生存的價值在于考出好成績,赢得父母、老師的誇獎和同學們的羨慕。如果沒有考試,就感覺生活是灰暗的、空虛的、無聊的,感覺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差如何有效溝通(别人家都是為孩子不學習發愁)3

我判斷曉茹得了“嗜考症”,正值豆蔻年華的曉茹,在應試教育的極大壓力下,不僅沒有産生消極抵觸情緒,反而考試上瘾,仿佛被惡魔控制了心靈。我決定從曉茹生長的家庭裡找根源,否則她将為考試犧牲一生的快樂和幸福。

曉茹的爸爸是電力公司一名普通的維修工,媽媽是郵電局的一名臨時工,夫妻兩人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對聰明伶俐的女兒寄予了很大希望。從入學開始,曉茹在家裡啥事都不用做,她唯一的“任務”就是取得好成績,有了好成績,爸爸媽媽會給她各種各樣的獎勵。

不僅如此,曉茹的好成績還是維持這個家的最重要支柱。她的爸爸媽媽關系不好,經常吵架,也鬧過離婚,但是隻要曉茹成績進步,他們就會變得非常開心,起碼會有一段時間不吵架。相反,如果曉茹的成績一直原地踏步,甚至出現倒退,爸爸媽媽的關系就會随之惡化。

在這雙重壓力下,曉茹不僅要為自己好好學習,還要為維持父母的關系而努力學習,因此,她的憂患意識很強。隻是,她的成績已經夠出色了,為了在全班名列前茅,她已經使盡了渾身解數,再提高談何容易?所以,她隻能用時間去比拼。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差如何有效溝通(别人家都是為孩子不學習發愁)4

曉茹“嗜考症”的關鍵原因在于,考試能給她帶來快樂、自信和掌控感。對于曉茹來說,取得好成績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得到她想要的一切,而且讓她當上家庭的“救世主”,這都是對她的“過度獎勵”。

通過咨詢我還了解到,曉茹的父母因為忙于生計,在曉茹八個月時将她送給奶奶帶,直到6歲上小學才把曉茹接到身邊。因此,曉茹的安全感差,尤其是與母親的母嬰依戀關系較差。她時常有一種被抛棄的恐懼感,而好的學習成績是消除恐懼感、增強安全感的唯一手段。

同時,她通過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可以讓父母維持完整的家庭,她因此得到一種可以掌握家庭局勢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種可以主宰家庭命運的“掌控感”是一種很強的心理動因,并且容易形成心理慣性,讓她更加把學習成績看成頭等大事。由此,曉茹考試成瘾就不難理解了。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差如何有效溝通(别人家都是為孩子不學習發愁)5

同時,曉茹的父母把考試成績作為孩子價值取向的唯一标準。如果考好了,她會得到極大的獎勵;在其他方面,無論她做得多麼好,都得不到這種獎勵,甚至根本就得不到獎勵。例如,上初二下學期的一天下午,曉茹的同桌把錢包弄丢了,曉茹陪她在校園裡找了很久才找到,結果回家晚了半小時。媽媽聽曉茹說明原因之後,不僅沒有肯定她這種助人為樂的行為,還抱怨她耽誤學習、讓家長等得心急……唠叨個沒完。相反,如果曉茹考砸了,媽媽就會給她很嚴厲的懲罰,這也是催生曉茹考試上瘾的重要因素。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差如何有效溝通(别人家都是為孩子不學習發愁)6

我對曉茹非常擔憂,因為從她當前的表現來看,她有點向強迫症發展的傾向。她雖然拼命地學習,可是學習效率卻越來越低。尤其是她這次的月考成績從第一名下降到第六名之後,讓她更加焦慮不安。她一方面期盼着下次考試,希望赢得好成績,給自己找回信心;另一方面,她又産生了考試焦慮。這種心理沖突越來越嚴重,以緻讓她白天高度緊張、焦慮,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晚上整夜失眠,第二天沒有精神,陷入惡性循環狀态。

我告訴曉茹媽媽:“考試上瘾的危害不亞于迷戀網吧,是對心理機能的嚴重破壞,就仿佛是一個惡魔控制她的心靈,讓她完全做不到趨利避害。過度迷戀網絡,需要心理幹預;考試嚴重成瘾,更需要心理幹預。如果孩子這樣發展下去,她最後有可能會成為強迫症或偏執型人格障礙,成績将成為她生活中的唯一支柱,這個支柱一旦坍塌,她就有可能成為精神分裂症患者。”

曉茹媽媽明白了利害關系之後,表示願意說服丈夫,共同配合我做好孩子的心理矯正工作。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差如何有效溝通(别人家都是為孩子不學習發愁)7

再來咨詢時,是曉茹的爸爸媽媽一起來的,他們都為女兒的未來擔憂,但又無計可施。我告訴他們,我會給曉茹做專門的心理輔導,但是家長的配合也非常重要。

結合曉茹的情況,我給他們提出五條建議:

一、調整對女兒的期望值。

不要把孩子的成績看得太重要,而要把孩子的快樂放在第一位,要鼓勵女兒享受知識帶來的快樂,而不是僅僅追求考試成績帶來的結果。享受知識是天然的快樂,是一種内部評價體系,讓他們非常獨立、自信,長大以後會更獨立、更有創造力。考試上瘾的孩子,快樂掌握在别人手中,追求的是家長、老師等外人的獎勵和認可。她的學習動力全來自比較,即“我一定要比别人得到的更多”。如果别人比自己考得更好,她就認為自己是失敗者,就會痛苦、焦慮。因此,家長要降低對孩子成績的期待,不與别人比較,多看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遵照本心學習和生活。

二、不要隻根據成績好壞獎罰孩子。

孩子取得了好成績,可以和他一起分享快樂,但不必給予他很高的獎勵。因為外部獎勵太頻繁,會奪走孩子内在的喜悅。對孩子而言,考試成績好本身就是一種獎勵。如果他愛學習知識,那麼這就是他對學習知識的認可,這會帶給他内在的喜悅。這種内在的喜悅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如果頻繁給予物質獎勵,這種内在喜悅就會被外在的獎勵所取代,孩子的學習動機就會變得不單純了。

三、孩子考砸時,要給予理解而不是責罵。

曉茹患“嗜考症”的原因之一在于父母對她的學習要求相當苛刻,考好了,其他問題都可以不追究;考砸了,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得不到認可。甚至有一次曉茹考了全班第一,媽媽對她說:“有什麼好得意的,這點成績就翹尾巴了?你考了全校第一才算有本事呢!”這種行為方式,父母必須要及時調整,否則贻害無窮。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差如何有效溝通(别人家都是為孩子不學習發愁)8

四、要讓孩子适度參與家務。在曉茹父母眼裡,學習成了女兒的唯一任務。媽媽對曉茹照顧得無微不至,曉茹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從來沒有洗過自己的内衣内褲,拖地刷碗之類的活兒曉茹也從來沒有機會做。在這種教育環境中,她隻有把成績當作唯一的精神支柱。

所以我建議曉茹媽以後多給女兒做家務活的機會,甚至可以讓她到農村體驗生活。在農村,15歲的女孩可以做全家人的飯、洗全家人的衣服,能夠把家務打理得井井有條了。

五、鼓勵女兒有其他愛好。

從談話中,我了解到曉茹從小非常喜歡音樂,但是因為買不起樂器和怕耽誤學習,不得不把這個愛好先“藏起來”。12歲生日時,她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一個口琴,心情煩躁時就吹一會兒。可是媽媽說她不務正業,所以她隻能趁媽媽不在家時吹,或者默默地把玩着口琴想心事。我建議父母今後多鼓勵女兒學音樂,女兒吹口琴時,多誇她,同時不要讓女兒把愛好當作任務,否則愛好就變成壓力了。

通過三個月的心理輔導,加上她父母積極的配合,曉茹的心理狀态有了明顯改變。首先是焦慮、煩躁的情緒得到了明顯緩解,不再像以前那樣執着于學習了。她找到了學習之外的樂趣,除了吹口琴,她還學會了吹笛箫。她與同學們的關系也和諧了許多,她感受到了友誼、親情等比學習成績更有價值的東西,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領悟。

又經過兩個多月的鞏固,曉茹已經完全擺脫了“嗜考症”控制的痛苦,充滿青春朝氣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她的學習成績仍然很優秀,但她在享受知識帶給她快樂的同時,也擁有許多快樂的源泉。

結語

中國作為考試大國,熱衷考試的學生足以海量計,卻很少有家長或老師認為這有何不妥。如果把極端熱愛考試稱為“嗜考症”并加以思考,就會發現,“嗜考症”也是不健康心理的表現,應引起重視和幹預。隻是個體的病可以治,造成“嗜考症”的外部環境該怎麼治呢?

“嗜考症”其實是一個價值追求問題。社會對“嗜考症”這個概念不太熟悉,但其反映出不同考試表現學生之間的隔閡,說明了極端熱愛考試的學生在價值追求上的“唯考試至上”,換句話說,他們就是要通過分數證明自身價值。這種表現實則是讓學習的本義扭曲。學習是為了探究知識和智慧,要實現人的充分發展。“嗜考症”則是讓學習異化為“通過碾壓别人實現自我價值”。學生時代有“嗜考症”的人,進入社會,沒有了讓自己感到成就感的“參照對象”,便不能再保持對學習的渴望和熱情。許多“高考狀元”走出學校,失去了“嗜考”的動力,而不再繼續學習而變得泯然衆矣。學習是因為發展自身需要的興趣,或是為了解決具體問題,這樣的學習才可持續,為了虛榮心而學習,不但可持續性有限,而且是一種錯誤的學習價值觀。

“嗜考族”的問題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上。社會上崇尚“學霸文化”,導緻患有“嗜考症”的學生沾沾自喜;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單一,導緻學習上一招鮮的學生“奇貨可居”;家庭以成績為導向的評價和獎罰機制造成孩子成為“成績控”。這樣單一的人才評價标準,扼殺了太多在其他方面有天賦的天才。唯分數論、唯學霸好,隻會讓“嗜考症”越來越泛濫。

期待家庭、學校和社會為孩子們共同營造綻放各自生命姿态的成長氛圍,别讓“唯考試至上”成為孩子的價值追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