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廈大日常

廈大日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6 13:16:09

“青椒”是網絡上對高校青年教師的戲稱,他們大多出生于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前期,2013年入職醫學院的鄧小玲便是這一群體中的一員。

周四上午十點,鄧老師的《醫學遺傳學》準時開課。但是,如果你以為鄧老師一天的工作是由此開始的話,那就錯了。時間請回撥兩小時……

廈大日常(廈大人的一天)1

對于實驗的關鍵步驟,鄧老師都是現場演示,邊做邊講解。

早上八點,鄧老師坐上了開往翔安校區的校車。8:50,到了翔安校區,鄧老師連口水都沒來得及喝便徑直走到實驗室。研一的小鐘,提取蛋白質的技巧是否更加娴熟了,她得去看看;筱凡和尹齊昨天的實驗是否有新發現,她得去問問。“每天跟進學生的學習實驗進展,一方面是為了督促他們,但更多的是為了及時糾正錯誤和解決問題。要知道作科研,實驗步驟、實踐方式的絲毫偏差都可能會造成“差若毫厘、失之千裡”的‘蝴蝶效應’”。鄧老師說道。

廈大日常(廈大人的一天)2

課前,鄧老師再次認真地将課程内容浏覽一遍。

9點10分,鄧老師從實驗室回到辦公室,将課程内容再次浏覽一遍。這個習慣,鄧老師從入職一直保持到現在。其實,不僅是課前,每學年上課前夕,都會将課件内容根據學科發展調整、更新;每次上課前一天,鄧老師還會花上幾個小時,将課件從頭到尾過一遍,生怕第二天會講錯什麼。

鄧小玲對教學的較真,在課堂上得到了最真實的回報。《醫學遺傳學》是一門跨學科、跨年級的基礎與臨床銜接的橋梁課程。說是理論課,但卻和以往印象中“枯燥、無趣”沾不上半點關系。一堂課下來,鄧老師用各種方式與學生們互動不下五次,而且,“學術界”的多基因遺傳學的特征、遺傳因素等知識點竟是在分享 “藝術界”的雕塑家camile Claude、音樂家舒曼、畫家梵高以及“五朵金花”的八卦中傳授給學生們的。那些艱深的醫學學術問題,也因鄧老師講解的案例變得通俗易懂起來。

廈大日常(廈大人的一天)3

生動的講解讓專業術語不再那麼艱深。

按這門課的忠實粉絲劉煥新的說法是:“書本上的字句是有形的,鄧老師的講解是無形的,無形的智慧作用于有形的知識,許多意想不到的美妙就此産生。所以,上鄧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時間‘嗖’的一下就過去了。”

課程如此受歡迎,也就難怪她會在第三屆英語教學技能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對于教學,鄧老師是個近乎嚴苛的“完美主義者”。如果将她的工作量按百分比量化的話,其中50%一定是在教學上。除了将教材爛熟于心之外,課件上的案例、圖片、視頻也是時時更新,甚至連課件上的字體、行距,她都有嚴格的要求。除了教好基礎課外,她還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的改革,慕課、“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授課形式她都有所研究。在她看來,教學不僅是一門技術活,更是一位師者之于學生的責任所在,更何況教學和科研是互助成長的。

廈大日常(廈大人的一天)4

鄧老師與同事石老師讨論科研新發現。

午飯過後,沒有休息,鄧老師便湊到同事石老師的電腦前與他一同探讨RNA可變剪接的相關問題。這樣的讨論幾乎每天都有。鄧老師告訴我們,作科研,比的是速度和創新,任何研究成果要想有價值,就必須是第一位。因此,閱讀文獻,了解研究領域的最前沿的學術資訊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課。

廈大日常(廈大人的一天)5

實驗室的組會,既是答疑解惑,也是交流共進。

下午兩點,鄧老師召集學生開始了每兩周一次的組會,讨論近期研究文獻及各自實驗進展情況。這是一個年輕有朝氣的團隊。到目前為止,鄧老師已成功申請了課題1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并已在SCI.2區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篇。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鄧老師發表的論文完整揭示了腫瘤侵襲轉移相關基因—整合素β6基因啟動子區域的構成及特征,這在該領域尚屬首次。

組會結束後,鄧老師準備離校,但一天的工作卻遠未結束。臨走前,鄧老師像往常一樣在便簽條上寫下待辦事項,除此之外,回家後的鄧老師還得完善教學課件、回複學生郵件,到真正能坐下來看看書、寫寫字時早已是深夜……

這就是“青椒”鄧老師來校工作兩年多來,幾乎不變的“日程表”。面對這張如此滿滿登登的日程表,鄧老師卻樂在其中,因為在她看來,這一切,都是她學習成長路上的必修課,辛勞,但有意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