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任性,就是任着自己主觀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或對個人的需求和願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會他人的感受。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兒随着生理上的不斷發育,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不管這些事物對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他們都會憑借自身的興趣和情緒參與其中,這就是所謂的“任性”。因此,幼兒任性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
任何習性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幼兒任性,歸結起來,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現代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呵護倍至,對孩子的要求誠惶誠恐。無節制、無原則地對孩子有求必應,生怕照顧不周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孩子自然會得寸進尺。
隔代喂養
這很常見,也極具中國特色。祖輩不僅溺愛孫子,也不敢嚴加管教。現在盡管許多年輕的爸媽都已經意識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雙方都得上班,又信不過小保姆,因此隻能把隔代喂養進行到底。上述的朗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小恒很調皮,經常有些磕磕碰碰的事情發生。每當這時,奶奶就會緊張地抱怨爺爺沒把小孫子看緊點,摔着了不好向兒子兒媳交代。
父母缺乏耐心
孩子一不聽話,爸媽開始還堅持原則,可當孩子繼續為所欲為時,爸媽覺得煩,認為“反正教了他也不會聽”、“孩子還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會好的”,而不再堅持。這些父母其實不知道,幼兒的自制力還沒有覺醒,他們大多都希望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因此父母必須堅持原則。一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簡單: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時候不盡教導的責任而是一味妥協,就不要期待孩子将來自動會“變”好。
幼兒自制能力差
易沖動,思維帶有片面性及刻闆性,因此容易任意所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問原由地用訓斥、打罵等方式回應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從而導緻幼兒産生逆反心理,以執拗來對抗父母的粗暴,因而助長幼兒的任性行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