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燈彩”,點亮佳節
春節在整個中國來說算是每年中最大節日了,每逢春節,即使常年漂泊在外的人也都希望能夠回到親人的身邊,團團圓圓吃一頓年夜飯,看看許久未見的親人、朋友,談天說地一番,聊聊辛酸、聊聊幸福……而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除了寓意團團圓圓,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頓團圓飯,這一天自古以來還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90年代的元宵節燈市
還有兩天,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就要來了,每年的這一天都格外的喜氣、熱鬧。還記得小時候還住在大院的平房裡,逢年過節都會在院子裡高高的地方挂上一盞燈籠,在夜色裡特别美,而爸爸媽媽也會為我和姐姐倆人每人準備一盞小燈籠,讓我們可以到處提着玩,照亮夜色裡每個走過的地方。
2021年春節
雖然現在住進了樓房,沒有大院,燈籠再也挂不到高高的帳子上,但是每逢佳節,爸爸媽媽還是喜歡在家裡離窗最近的地方高高地挂一盞大紅燈籠,在窗玻璃上挂一串五顔六色的彩燈,映襯着節日的喜氣。而我也漸漸長大,再也不是那個提着燈籠到處亂跑的小女孩了,已經是一個4歲寶寶的媽媽,曾經媽媽為我和姐姐做的,如今每一年我同樣也為我的寶寶做着——為他買一盞燈籠,為他照亮新年黑夜裡的第一道亮光。
各式燈彩,圖片來源于網絡
今天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姐姐原創手工“燈彩”春,如果還沒有為寶寶買燈籠,不妨看看這款原創自制“燈彩”,陪寶寶一起做一個屬于自己的元宵節“燈彩”,一起提着“燈彩”照亮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燈彩,又叫“花燈”,是起源于中國的一種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制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漢文化影響,在亞洲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名詞解釋來源于百度百科
元宵節原創“燈彩”制作【制作材料】紅色A4紙(沒有可用其他顔色或用白色然後上色)、一根紅色紙繩或線繩(實在沒有縫衣線也可以,需多擰幾股)、小彩燈一組裝飾(沒有的話可以到文教店買些夜光貼紙也可以)、剪刀、固體膠/膠水;
【制作過程】
1、A4長方形紅色彩紙一張
2、短邊向長邊對齊
3、裁剪得到正方形和長方形
4、正方形邊對折取中線
5、翻到背面
6、角對折兩次取十字交叉線
7、按折痕壓實得到雙三角形
8、三角形兩個小角向一側對齊
9、“春”字!看成對稱形,在三角形上畫一半的春字
10、剪掉陰影
11、取四張相同大小的紙或将長方形紙短邊對折兩次
12、畫上小花,盡量左右對稱
13、得到四個大小相同的小花
14、長方形紙短邊對折兩次後鉛筆畫橫線、寬度根據所需大小1cm左右
15、剪穗,越細越好
16、用之前裁正方形剩下的長方形卷紙棍
17、取紅色紙繩/線繩/多股縫衣線也可
18、春字上端剪小口穿繩
19、打開,繩放在中間塗好固體膠/膠水
20、固定紙繩後粘好
21、春字上頭的紙繩插入紙卷杆裡
22、頭部粘貼好固定
23、将剪好的小花兩個對齊粘貼在紙繩上
24、同樣下面也粘兩個小花
25、将紙繩打開分成兩股
26、将剛才剪好的穗打開一分為二
27、塗好固體膠,将紙繩固定到合适的位置
28、粘貼一小部分固定紙繩
29、卷好
30、同上
31、“燈彩”春字燈就做好了
32、把家裡閑置的彩燈或夜光貼紙拿來裝飾一下就可以挂在家裡或拿在手上出去轉轉,給黑夜添一道光亮
元宵節人們除了喜歡觀燈,其實還有很多的風俗習慣,例如吃元宵、放鞭炮、放天燈(孔明燈)、猜燈謎等,還有很多有趣、好玩的傳說,今天隻分享了原創“燈彩”,等有機會會繼續跟大家分享有趣、好玩的東西。我是媛媛,喜歡分享寶寶的日常及一些帶娃心得,喜歡就關注我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