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育齡期女性小心這些不适情況

育齡期女性小心這些不适情況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19 04:53:36

  育齡期女性小心這些不适情況

  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靜脈窦血栓的有關知識吧。

  靜脈窦血栓症狀

  育齡期女性如突然出現頭痛、惡心、嘔吐、視物模糊、頸部僵硬、耳鳴、眼脹等症狀,應警惕顱内靜脈窦血栓,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起病隐匿 易被誤診、漏診

  顱内靜脈窦血栓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種,占全部腦血管病的1%。正常情況下,血液經動脈流入大腦,再經靜脈流出大腦,顱内靜脈窦血栓發生以後,血液經靜脈流出受阻,導緻顱内高壓,腦靜脈淤血和腦組織受壓缺血、缺氧,繼發腦缺血壞死和出血損害,最終導緻病人昏迷甚至死亡。顱内靜脈窦血栓的原因多種多樣,感染、脫水、口服避孕藥、外傷、凝血異常、腫瘤等都可能誘發該病。其中,高凝狀态是我國目前顱内靜脈窦血栓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顱内靜脈窦血栓由于起病隐匿,因而常被誤診、漏診,具有死亡率高、複發率高的特點。吉訓明教授介紹,顱内靜脈窦血栓有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并不是突然發病。早期血栓形成時,由于顱内靜脈窦沒有完全阻塞,同時人體又有一定的代償能力,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在血栓逐步增大的過程中,患者會出現輕微症狀。隻有血栓延伸到一定程度、突破人體代償極限時,才會出現明顯症狀。由于不同病人的血管結構不完全相同,形成血栓的速度不同,顱内靜脈窦血栓的臨床表現也多種多樣。但總的來說,最典型的表現就是頭痛、惡心、嘔吐、視物模糊、頸部僵硬、耳鳴等。

  高發人群 新生兒和育齡期女性

  顱内靜脈窦血栓發病人群主要集中在新生兒和育齡期女性,因而這兩大人群應警惕。“新生兒在生産過程中水分丢失,機體處于高凝狀态,容易發生腦血栓;還有一部分發病群體是高凝體質的孕産婦。部分懷孕婦女的血液處于高凝狀态,遇到誘發因素會導緻靜脈窦血栓形成。産婦發生顱内靜脈窦血栓的情況更常見,産後三天發病的比例最高,少數孕婦分娩後馬上發病,主要變現為頭疼、惡心、嘔吐、精神萎靡甚至癫痫抽搐;還有一部分育齡期女性發病是由于服用避孕藥,導緻血液高凝狀态;此外,月經周期不正常的女性、子宮内膜異位症者,使用各種中藥或西藥調理後,也容易幹擾身體内分泌平衡,導緻靜脈窦血栓形成。” 吉訓明教授介紹道。他還強調,有些兒童和青少年由于長時間使用電腦或看球賽不注意喝水,引起血液濃縮,也會導緻血栓形成。此外,外傷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緻病因素。曾有家長因孩子不認真學習,打了孩子一記嘴巴後,孩子出現頭痛,逐漸昏迷,被診斷為顱腦損傷促發靜脈窦血栓形成的病例。一些年輕男性在過度飲酒後也會出現血液濃縮、高凝狀态而發病。

  早期診斷 80%的病人可控制症狀

  “目前,顱内靜脈窦血栓的關鍵是早期診斷,一旦診斷正确,80%的病人能夠控制症狀,并生存下來。” 吉訓明教授表示,在基層醫院最簡單的診斷辦法是通過眼底鏡檢查。随着醫學診斷水平的提高,80%至90%的顱内靜脈窦血栓通過CT都能診斷。血管造影檢查是顱内靜脈窦血栓診斷的最終金标準。“确診是不是顱内靜脈窦血栓,通常核磁、CT、造影其中的一項檢查就能夠判斷,但是因為這個病相對少見,當一種方法拿不準的時候可以用另一種方法進一步證實。 ”

  “對因治療比對症治療更重要,對症治療是減輕症狀和挽救性命,對因治療決定了疾病能不能真正有效控制和預防複發,這最為關鍵。我們的診治流程是,首先判斷是不是顱内靜脈窦血栓,如果确定診斷,同時進行病因診斷和誘發因素的查找,治療過程中必須去除誘發因素。不同病因的患者治療流程不一樣,治療時間也不一樣。”

  窦血栓形成

  靜脈窦血栓形成

  1.炎性顱内靜脈血栓形成均繼發于感染病竈最常發生在海綿窦和乙狀窦常見病竈

  (1)顔面部病竈特别是危險三角内的疖、癰等化膿性病變易通過眼靜脈進入海綿窦。

  (2)耳部病竈如中耳炎或乳突炎可引起乙狀窦血栓形成。

  (3)蝶窦或篩窦炎症,通過篩靜脈或破壞蝶窦壁而入海綿窦。

  4)頸深部或扁桃體周圍膿腫、上颌骨骨髓炎等可沿翼靜脈叢或侵入頸靜脈而累及橫窦岩窦海綿窦園。

  (5)腦膜炎腦膿腫可經皮質靜脈累及上矢狀窦。

  (6)全身性感染如各種細菌感染引起的敗血症。

  2.非炎性顱内靜脈血栓形成病因及危險因素中,有各種導緻血液呈高凝狀态的疾病或綜合症

  (1)全身衰竭、脫水、慢性消耗性疾患。

  (2)妊娠及産褥期。

  (3)腦外傷。

  (4)血液病,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血小闆增多症陣發性血紅蛋白尿症、先天性或獲得性凝血機制障礙(抗凝血酶Ⅲ缺乏蛋白C、蛋白S缺乏、凝血因子Vleiden突變及活性蛋白C抵抗等)像園。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Bechet病、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潰瘍性結腸炎抗磷脂抗體(包括狼瘡抗凝抗體和抗心脂抗體等)綜合征。

  (6)外科手術。

  (7)心髒病先天性或獲得性。

  (8)長期口服避孕藥。

  (9)仍有20%~25%患者無病因或危險因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