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估計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一副字了,三五友人,在一條小溪旁,随地坐着,喝着自家釀的米酒,讨論者那些雲裡霧裡的話題。酒,喝多了,話,說完了,于是,有人趁着酒意,提筆,運氣,一個奇迹就此誕生。如果一千多年前中國有文學獎,我想它的作者要想拿下這個獎那是分分鐘的事。
傳奇是不可複制的,這篇文章的成功之處在于,它是王天才酒後激情所作,再無第二次。所以,他字被人們所知曉開始,就一直受到明星般的對待。李世民對它更是愛得不得了,據說最後将它帶進了自己的墓裡。
是的,這就是皇帝,作為世界上最有錢,最有勢的種族,他們總是想把一切美好都刻上自己的烙印。但是,也有一批人,他們也甚是喜愛這個“傳奇”,但他們的愛卻别具一格。
他們就是孔門弟子,也就是文人。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中國一切都是新的,從政體到文化。人們對過去的一切都有一種習慣了的懷疑和探索精神。這篇“傳奇”也未能免俗。
郭沫若和高二适,兩個當時文化界的明星,針對這篇傳奇的真僞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撕X”大戰。首先行動的是郭沫若,建國後成功轉型的文化名人,他從王家家族墓地中出土的一篇墓志談起,洋洋灑灑上萬字,全方位,多角度進行闡述,目的隻有一個,證明姓王的那位并非是這篇“傳奇巨作”的真正主人。
文人和農村裡的文盲一樣,也喜歡擡杠。這篇文章發表後,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高二适也寫了一篇文章,對郭的那篇文章進行了一條一條的駁斥,力圖将原創作者的身份還給王羲之。
可惜當時沒有自媒體,高大文人實在沒辦法,隻能求助于更大的名人。環顧整個文化圈,能與郭大文人PK的隻有一人,章士钊。章看了高的文章,覺得人家說得挺好的,于是極力進行推薦。
章把那篇文章寄給了這個國家當時最有名的人,并附上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在這位神秘人物的出聲表示支持後,高的文章終于引起了文化界的地震,人們突然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一時間,這些平時埋頭不語的文人們似乎都變成了“智者學派”。
其實,《蘭亭序》的原創到底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文人們在這個争辯中的表現,與其說是争辯,不如說是靈魂有無的考驗。
作者|江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