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7日9時6分迎來“立秋”節氣
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
秋天從此開始
蝶戀花·立秋
明·葉小鸾
屈指西風秋已到。
薄簟單衾,頓覺涼生早。
疏雨數聲敲葉小。
小亭殘暑渾如掃。
流水年華容易老。
秋月春花,總是知多少。
準備夜深新夢好。
露蟲又欲啼衰草。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立秋後題
唐·杜甫
日月不相饒,節序昨夜隔。
玄蟬無停号,秋燕已如客。
平生獨往願,惆怅年半百。
罷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立 秋
唐·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飙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漁家傲·七夕立秋
宋·秦觀
七夕湖頭閑眺望,風煙做出秋模樣,不見雲屏月帳。天滉漾,龍軿暗渡銀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況,玄蟾烏鵲高樓上,回首西風猶未忘。追得喪,人間萬事成惆怅。
立秋日悲懷
唐·令狐楚
清曉上高台,秋風今日來。
又添新節恨,猶抱故年哀。
淚豈揮能盡,泉終閉不開。
更傷春月過,私服示無缞。
新 秋
唐·齊己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露彩朝還冷,雲峰晚更奇。
壟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裡,安仁謾起悲。
秋 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潮。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杜甫
山雲行絕塞,大火複西流。
飛雨動華屋,蕭蕭梁棟秋。
窮途愧知己,暮齒借前籌。
已費清晨谒,那成長者謀。
解衣開北戶,高枕對南樓。
樹濕風涼進,江喧水氣浮。
禮寬心有适,節爽病微瘳。
主将歸調鼎,吾還訪舊丘。
立 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夕有懷夢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風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别,再見新蟬鳴。
是夕涼飚起,閑境入幽情。
回燈見栖鶴,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聲。
所思渺千裡,雲外長洲城。
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
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
澹日非雲映,清風似雨馀。
卷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靜多翻燕,波澄乍露魚。
今朝散騎省,作賦興何如。
一葉知秋
作者丨宋英傑
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
什麼是秋?
南北朝時期《三禮義宗》:“七月立秋,秋之言揫(音秋,聚也),縮之意。陰氣出地,始殺萬物,故以秋為節名。”古人認為,立秋時陰氣結束“閉關修煉”的階段,開啟了肅殺萬物的進程。
元代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所謂“揪斂”,本意是抓住,引申的意義是,到了這個季節,天地趨于收斂,萬物漸次成熟。
文人的說法很晦澀,揪斂;但農民的做法很淺顯,揪。這個時候的作物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