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嬰兒身上的疾病是最不容忽視的事情,一般來講,家長在看護嬰兒的過程中,是可以根據其大便的色澤、排便的次數以及大便的形狀等情況來判斷嬰兒身上是否患有某種疾病的,而初生嬰兒大便稀就是一種很常見的狀況。那麼具體看來,初生嬰兒大便稀怎麼辦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小兒由于年齡、飲食、排便習慣等的不同,每天排便次數可以不盡相同。嬰幼兒糞便的次數和性質常反映着小兒胃腸道的生理和病理狀态。母乳喂養兒、人工喂養兒以及混合喂養兒在排便次數上、糞便性狀方面各有特點。我們如果掌握了這些特點,就可以通過嬰幼兒糞便了解其消化道功能情況,及時調整食物的量及比例,促進嬰幼兒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預防和減少腹瀉,并可以及早地發現一些疾病,做到有病早治。
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
人工喂養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幹硬,條狀,常帶奶瓣,有明顯臭味,大便每天1~2次。
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為有病。
觀察嬰幼兒的大便性狀可以了解其消化情況。
如果嬰兒大便的臭味明顯,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這時應适當減少奶量或将奶沖稀。如果大便中多泡沫,則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喂食澱粉類的食物。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
若母乳喂養的孩子大便水樣,這時可縮短每次喂奶的時間,讓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質含量較多,容易消化,富于營養,而後半部分脂肪含量較多,不易消化。必要時母親可在喂奶前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先飲一大杯淡鹽開水,稀釋乳汁,然後再給孩子哺乳。
初生嬰兒大便稀應該怎麼辦呢?以上便是對初生嬰兒的大便不同狀況所對應的不同症狀的介紹,一般來講,當母乳喂養的初生嬰兒大便呈現出稀樣的時候,說明在母乳喂養中是需要準媽媽們們注意喂奶時間的調整的,因此,家長一定要多觀察初生嬰兒的大便情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