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不太喜歡看原理,因為比較枯燥,事實上我也不喜歡純原理,原理篇往往是長篇大論的,沒耐心看。
但是一旦你深入了解了它的原理,你就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一旦理解了,再難的東西,也會變得簡單,你才能更好将它應用到更多的地方去。
我會盡量以簡短好理解的方式去說明。在使用photoshop的時候,或多或少會有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無論對圖片做任何變換,都會發生一定程度的失真。
即使我們再做一次反向操作,也無法恢複到原先的狀态,因為PS是通過丢棄一些像素或者填充一些相似像素,來實現各種變換狀态,這是不可逆的,所以會造成各種程度的失真。
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要提到智能對象了。
大多數人剛開始接觸智能對象時,隻會把它當做是區别與可編輯圖層的不可編輯圖層,認為它們之間隻差一個格式化。但事實上智能對象的功能不少,也非常有用。因為它是一個容器,一個可以容納很多東西,更可以有效保護所容納東西的容器。
現在我們結合對素材圖的操作來做說明。為了更好的觀察普通圖像和智能對象的區别,我們将兩個相同圖像,并排放在兩個圖層,左邊為普通圖像,右邊轉換為智能對象。
首先我們同時對普通圖像和智能對象進行縮小,并對比效果。按SHIFT同時選中這兩個圖層,再按CTRL T切換到自由變換狀态,最後同時按住CTRL ALT,用鼠标滾輪,将兩張圖一起縮小,縮小到如下圖狀态。
我們來對比一下,粗略一看,兩者差不多。
細看的話左側的普通圖像已經發生失真了,眼睛部分比較明顯。
既然兩張圖已經縮小,那麼我們再看看将他們放大到原先大小,會發生什麼。
同樣按SHIFT同時選中兩個圖層,再按CTRL T切換到自由變換狀态,最後同時按住CTRL ALT,用鼠标滾輪,将兩張圖一起放大,放大到原圖大小。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這個時候兩者之間的區别就非常明顯了。
左側的普通圖像的内容變得很模糊,而右邊的智能對象竟然還是和原先一樣,看不出變化。
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前面已經提到一些,對于普通圖像,PS在縮小它的過程,會将一些用不到的像素丢掉。在我們按enter确認縮小時,就是确定丢了這些像素。
那麼在我們想要放大它的時候,丢了的像素肯定不會再創造出來。而那些丢掉像素所空出的地方怎麼辦,當然也不會直接是空的,PS會用它們周圍的顔色去填充它們。
簡單的說就是原先一點一點的精細顔色,會變成一團一的相似顔色。所以最後放大後的圖會很糊。
而智能對象,它是一個容納了這個圖像的容器,可以展示這個圖像的内容。
而在我們縮小它的時候,實際縮小的是容器的大小,而圖像本身并未發生變化。隻是随着容器縮小,展示在容器内的内容也縮小了。
所以像上面的操作,無論将智能對象縮小還是放大到原先大小,圖像都沒有發生變化。
如果對于容器的概念不好理解,你可以想一下小孔成像或者瞳孔成像的原理,就不難理解了。雖然我們并不知道它實際是什麼原理,但是我們知識庫裡确實有原理能實現這點,也就多少明白一些。
當然智能對象保護圖像的基礎,是建立在原圖像的像素大小之上,一旦放大到超過了原圖像的大小,也會發生失真變糊。因為PS算法隻能計算複制類似的顔色,不能去創造原本不存在的部分,更不能将圖像補充完整和原圖一樣精細。
智能對象的基本原理先講到這裡,下一篇我會講解更多關于智能對象的其他知識點和應用。
看完這一篇,基本就了解智能對象是什麼。動手試試,鞏固一下知識點吧!,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